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9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武金云;吕福亮;,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7
东马来西亚婆罗洲北部濒临南中国海南部海域,下第三系渐新统沉积巨厚的煤系地层,是该地区是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层位。经分析,黑色煤层有机碳含量高达72.0%,棕黑色泥岩有机碳含量也达......
[会议论文] 作者:吕福亮,武金云,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7
本文对东马来西亚米里加拿大山油砂的有机地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米里位于东马来西亚沙巴地区,是马来西亚著名的海滨石油城,至今有壳牌等多家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在米里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和练化等活动。马来西亚于1912年在米里山最高处钻的第一口井——miri-1井在上第三......
[会议论文] 作者:鲁银涛;吕福亮;王彬;, 来源: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 年份:2009
西沙海槽位于我国南海西北部,该海域属于南海北部深水区,处于洋陆过渡带上,地壳性质属于陆壳向洋壳过渡的过渡壳。沉积特征具有明显的“下断上坳”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构造特征.......
[会议论文] 作者:姚根顺,吕福亮,王彬, 来源: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年份:2013
碳酸盐岩生物礁是由生物生长堆积而成,其形成条件与造礁生物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需要有适宜的海水深度、温度和盐度及大气等环境,而环境因素受控于相对海平面和纬度变化. 新...
[会议论文] 作者:张杰,吴东旭,吕福亮, 来源:第二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 年份:2015
  白垩中的微孔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本文详细阐述了白垩、真白垩、白垩状结构的定义、特征、沉积环境、分布范围,白垩储层的特征和控制因素。白垩类的储集......
[会议论文] 作者:张杰,吕福亮,吴东旭, 来源:第二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 年份:2015
白垩中的微孔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本文详细阐述了白垩、真白垩、白垩状结构的定义、特征、沉积环境、分布范围,白垩储层的特征和控制因素。白垩类的储集层分布层系非常集中,主要分布在白垩系和古近系等地层中,这与颗石藻的发育时代(晚三叠世出现,......
[会议论文] 作者:吕福亮,赵宗举,李大成, 来源: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2
华北地区自早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以后的沉积盖层发育演化可划为五个阶段:坳拉槽—克拉通边缘(P—P);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O);裂谷盆地(T-K);拉张断陷盆地(E);坳陷盆地(N-Q).中、上元古界—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该区海相油气勘探提供了多套勘探层系......
[会议论文] 作者:左国平;吕福亮;范国章;, 来源:SPG/SEG2011年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年份:2011
  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目前和以后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但海洋油气勘探资料相对较少,主要依靠地震资料,因此,直接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油气检测在海洋深水油气勘探中尤为重要。通......
[会议论文] 作者:许小勇, 吕福亮, 鲁银涛, 孙辉,, 来源: 年份:2004
深水体系中,连接水道和朵体的部位称为水道-朵体过渡带,水道-朵体过渡带对理解海底扇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却很难进行深入研究。因为它处于一个动态的沉积环境,除非上覆海...
[会议论文] 作者:左国平,范国章,吕福亮,邵大力, 来源:浙江省地质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6
孟加拉湾浅层天然气资源潜力较大,目前已获多个油气发现.因此,分析其成因,探索其来源并预测浅层气的分布对浅层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具有一定规模的浅层气可作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对油气勘探钻井而言,浅层气为潜在的地质灾害,特别在海洋钻探中......
[会议论文] 作者:马玉波,赵撼霆,姚根顺,吕福亮, 来源:中国南海深水盆地油气成藏与勘探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0
混合沉积是指碳酸盐岩与陆源硅质碎屑在沉积上的混合,它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混合沉积分为四种沉积模式:1:间断混合:2:相混合;3:原地混合:4:源地混合。本文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层序地层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中中新世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
[会议论文] 作者:徐志诚,吕福亮,范国章,毛超林, 来源: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年份:2011
西非大西洋沿岸发育一系列沉积盆地,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西非海岸盆地深水油气藏总体表现出如下特征:(1)油气藏类型以油藏为主,发育时代均位于后裂谷期,可分为晚白垩世和第三纪两个时期;(2)烃源岩可分为下白垩统裂谷期湖相页岩和上白垩统-第三系后裂谷期海相页岩两......
[会议论文] 作者:王彬,鲁银涛,杨涛涛,杨志力,张强,吕福亮, 来源:2015年“海洋地质、矿山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5
  晚渐新世以来,南海海底扩张作用下形成了大洋裂谷型深海平原盆地群,并接受了大量陆源碎屑沉积,沉积物厚度自南北两侧向洋中脊有逐渐减薄的趋势。毗邻大陆深海平原盆地具有"......
[会议论文] 作者:邵大力,吕福亮,范国章,肖坤叶,徐志诚, 来源:中国石油学会2010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年份:2010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基于三维地震资料,从时空角度,有效、快速获取大量相关地质信息的先进手段,是集构造解释、地震属性分析和成果展示于一体的解释技术。本文应用GeoProbe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研究区开展了深水沉积体系特征、演化规律以及储层分布预测的研究。研究表明:Ge......
[会议论文] 作者:田洁,吴时国,王大伟,张新元,杨振,吕福亮, 来源:第三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4
[会议论文] 作者:张新元,马本俊,田洁,吴时国,吕福亮,王彬, 来源:“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5年度学术会议 年份:2015
[会议论文] 作者:马玉波,吴时国,吕福亮,付彦辉,袁圣强,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年份:2008
南海是新生代以来经过多次扩张形成的小洋盆,也是西太平洋一个特殊的边缘海,其中发育深海盆、大陆坡和大陆架等典型洋底地貌单元.西沙海区位于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交接过渡带,包括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珠江口盆地的西南部,永乐隆起带、南海西北海盆等构造单元.西......
[会议论文] 作者:鲁银涛,王彬,吕福亮,范国章,杨志力,李东, 来源:“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2016年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会议论文] 作者:田洁,吴时国,吕福亮,王彬,张新元,马本俊, 来源:“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5年度学术会议 年份:2015
利用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数据和钻井数据对西沙碳酸盐台地北部斜坡的深水丘形沉积体进行了研究.该丘形沉积体位于西沙碳酸盐台地与中央峡谷水道之间,主要发育于T41-T40 地震反射界面之间,即中中新世梅山组地层内.......
[会议论文] 作者:田洁,吴时国,吕福亮,王大伟,张新元,杨振, 来源:第三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4
南海西北部陆坡区中中新世时广泛发育碳酸盐台地,由于台地的暴露剥蚀再搬运,台地周缘广泛发育碳酸盐重力流沉积,在碳酸盐碎屑搬运机制中,水道搬运是一种重要的搬运沉积过程.通过对大量高分辨率2D/3D 多道反射地震数据的精细解释,发现南海西北部陆坡地层中广泛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