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北陆坡区中新世碳酸盐台地周缘水道体系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

来源 :第三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西北部陆坡区中中新世时广泛发育碳酸盐台地,由于台地的暴露剥蚀再搬运,台地周缘广泛发育碳酸盐重力流沉积,在碳酸盐碎屑搬运机制中,水道搬运是一种重要的搬运沉积过程.通过对大量高分辨率2D/3D 多道反射地震数据的精细解释,发现南海西北部陆坡地层中广泛发育水道沉积.
其他文献
2013 年9 月29 日,强台风"蝴蝶"自东向西直接袭击西沙永乐环礁,持续风力45m/s(14 级),瞬时风力达到58m/s(17 级),是南海自1945 年有台风路径记录以来台风中心路径直接经过永乐环礁的最高记录.强台风造成永乐环礁海域数十艘船只倾覆,62名人员遇难;各个岛礁林木几乎损失殆尽.囿于地理位置和研究程度,远离大陆的永乐环礁珊瑚礁生态受台风的影响目前依旧鲜为人知.
会议
当今世界油气增长主要来自深水区,南海北部陆坡发育一系列深水被动陆缘盆地,这些盆地发育有较厚的中、新生代沉积地层,与世界重要深水含油气盆地类似的特征.西沙海槽盆地是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之一,接受了2000~8000 m 厚沉积,沉积层中部厚,南北薄,呈南北分带特征.
会议
位于南海北部陆缘中部的西沙海槽盆地在古近纪由早期众多相邻的箕状断陷组成,中断陷内充填了陆相沉积;渐新世后随着南海扩张,西沙海槽盆地向统一的拉张伸展盆地转变,逐步形成现今的陆架、陆坡到深海盆的构造格局,海槽内充填了较完整的海相沉积序列.本文通过井震对比,以及各类侵蚀、上超、下超和顶超等地层接触关系,并结合地震相分析了西沙海槽盆地新近系的Ⅲ 级层序界面以及层序内的体系域发育特征.
会议
南海中新世时广泛发育碳酸盐台地,对全球变化和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我们拟报告根据采用2D/3D 地震资料,相干时间切片和3D 振幅可视化等地球物理手段,对中新世碳酸盐台地的研究成果,并评述国内外在南海中新世碳酸盐台地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1)南海北部中新世碳酸盐台地的地震识别、结构和生物礁敏感属性(波阻抗)分析;(2)不同地区生物礁及碳酸盐岩的地震剖面的归纳总结,并与
会议
在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剧变背景下,高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退化.我国南海珊瑚礁遭受诸多因素干扰,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疾病、台风、捕食压力以及生物竞争.黑皮海绵大规模爆发是造成我国西沙永兴岛造礁石珊瑚覆盖率骤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黑皮海绵(Terpios hoshinota)皮壳状、灰黑色、富含蓝细菌、覆盖在基质表面,通过空间竞争(overgrowth)方式杀死活珊瑚.本文
会议
Coral bleaching caused by thermal stress is characterized by a significant loss of symbiotic zooxanthellae.The bleaching process may provide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
会议
西沙群岛生物礁地层达1251 m,蕴含丰富的古海平面和构造运动信息.本文利用在西沙群岛海域取得的单道地震剖面,对该区生物礁发育特征及其反映的古海平面和构造运动进行研究.西沙群岛随着南海扩张发生沉降,中新世开始并大规模发育生物礁,中新世晚期、上新世由于西沙群岛快速沉降进入环礁发育阶段.剖面上生物礁地层具有明显的丘状、杂乱等易于识别的反射特征.研究结果认为:西沙群岛海域中新世构造稳定,为生物礁大规模发
会议
全球范围内珊瑚礁退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濒于灭绝的珊瑚礁占全球总珊瑚礁面积的近1/3,处于健康状态的珊瑚礁仅占46 %.珊瑚礁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珊瑚白化,这种白化通常是指共生藻胁迫白化(Algae-stress bleaching),即珊瑚在遭遇较为强烈的环境胁迫时表现出共生藻密度降低或色素含量减少、遭受光抑制光合作用效率显著降低等.实验研究发现,珊瑚礁白化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但具体原因仍不清楚.
会议
海洋地质灾害会给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通讯光缆等工程建构筑物、设施设备等造成严重的损坏,甚至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因而研究海洋地质灾害发育对于减小甚至避免损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研究区为我国南海西沙海域,该区内的永兴岛被设为三沙市的行政驻地,海洋开发战略意义重大,相应的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活动必然也随之增多.对于这一海域,前人在沉积学、地球深部构造、古环境、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在海洋
会议
南海作为西太平洋一个最大的边缘海,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纬0—25°之间)和适宜的海水温度(17—28℃)非常适合生物礁的生长和发育.西沙海区位于南海北部,中新世之前是一个出露于地表的古陆地,晚渐新世海平面开始相对上升,周缘生物礁直接覆盖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基底之上开始发育,中新世早期开始整个西沙隆起淹没于水下并且海平面持续上升,使得生物礁大面积的生长并持续发育,呈现向上加积的形态,晚中新世开始收缩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