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750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震云,韩宏韬,, 来源: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章通过对《魏风》的全面考察发现,《魏风》七篇,用韵七式,构思巧妙,韵脚采用立体表现方式,与主题相得益彰。而这种方式显然也是《诗经》艺术表现的最具标志性的特征。Thr...
[期刊论文] 作者:黄震云,韩宏韬, 来源: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章通过对《魏风》的全面考察发现,《魏风》七篇,用韵七式,构思巧妙,韵脚采用立体表现方式,与主题相得益彰。而这种方式显然也是《诗经》艺术表现的最具标志性的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陈姗姗,,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4
《诗经》中,《魏风》以其多刺少美的思想内容和酣畅激切的现实主义风格而独树一帜。《魏风》作为《国风》中风格较为统一,思想表达较为一致的一个部分,其风格和主题与其地域...
[期刊论文] 作者:黄明碧,, 来源:中外交流 年份:2016
1 教学目标rn教孩子们学习《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吟诵,让孩子们爱上吟诵这种读书方法.rn2 教学重难点rn用吟诵的方式读熟《诗经·魏风·十亩之间》.rn3 教学过程rn3.1 复...
[期刊论文] 作者:谷毓,, 来源: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2007
《诗经》十五国风中,魏风以其刺诗多美诗少、浓郁的“山林文化”特色、着重表现平民生活等特点而独树一帜,它也是魏人精神的生动写照。In the fifteen national style of t...
[期刊论文] 作者:谷毓, 来源: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2007
《诗经》十五国风中,魏风以其刺诗多美诗少、浓郁的“山林文化”特色、着重表现平民生活等特点而独树一帜,它也是魏人精神的生动写照。...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1988
论及《诗经》中反抗性的诗篇,人们自然会想到《魏风》的《硕鼠》。《毛诗序》云:“《硕鼠》,刺重(佥欠)也。国人刺其君重(佥欠),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期刊论文] 作者:阿维吉特·巴勒吉,陈萍,, 来源:南亚研究季刊 年份:2006
魏风江是研究南亚问题的资深专家.他于1912年10月14日出生于浙江萧山,早年就读于上海立达学园.1933年,“中印学会”成立.当时泰戈尔呼吁发展印中文化交流,经蔡元培推荐,魏风...
[期刊论文] 作者:阿维吉特·巴勒吉,陈萍(译), 来源:南亚研究季刊 年份:2006
魏风江是研究南亚问题的资深专家。他于1912年10月14日出生于浙江萧山,早年就读于上海立达学园。1933年,“中印学会”成立。当时泰戈尔呼吁发展印中文化交流,经蔡元培推荐,魏风江...
[期刊论文] 作者:侯玲,, 来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2008
魏风.葛屦》一诗,后代的学者大都认为此诗是一首缝衣曲,作者是贫贱的缝衣女,所刺的是贵族夫人的“褊心”。然此说有待商榷,本文试从挖掘“葛屦”、“缝裳”和“好人”等词...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启成,,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04
《葛屦》是《诗经·魏风》的首篇。其诗篇幅虽短,但颇费解,因而古今学者对该诗本义历来有不同的见解,且至今尚无定论。有鉴于此,特撰文述评,以资探讨。为探讨之便,先录...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年份:1988
论及《诗经》中反抗性的诗篇,人们自然会想到《魏风》的《硕鼠》。《毛诗序》云:“《硕鼠》,刺重(佥欠)也。国人刺其君重(佥欠),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期刊论文] 作者:蒋鑫富,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5
如今,坐落在景区入口处的声名远播的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也将矗立起一座与大禹雕像默默相对的丰碑:泰戈尔在中国的唯一门生、浙江绍兴“越秀”首任校长魏风江的一座塑像。  ...20年前尚在“越秀”授课、如今已经年逾八旬的王铁安与笔者谈起“越秀”老校长魏风江时,脸上漾起敬佩的神色:“他是大文豪泰戈尔在中国的唯一门生,也是我们‘越秀’的首任校长!”  笔者早在...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启成,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88
《葛屦》是《诗经·魏风》的首篇。其诗篇幅虽短,但颇费解,因而古今学者对该诗本义历来有不同的见解,且至今尚无定论。有鉴于此,特撰文述评,以资探讨。为探讨之便,...
[期刊论文] 作者:赵荫棠,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4
1956年夏季,赵荫棠先生在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期间,写成了《舆人之歌——魏风·伐檀》一文和《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二期所发表过的《〈秦风·蒹葭〉和〈黄鸟〉的对...
[期刊论文] 作者:李白,,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2009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的主旨,迄今主要有“刺时”、“归隐”、“采桑”和“情歌”等四种观点。经考察《十亩之间》的字词含义及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此诗是...
[期刊论文] 作者:章原,,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2003
《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是产生于山西境内的诗歌,多方面反映了早期晋文化的风采。本文主要对二风中所反映的三晋的生态环境、社会生活风貌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赵荫棠,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4
1956年夏季,赵荫棠先生在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期间,写成了《舆人之歌——魏风·伐檀》一文和《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二期所发表过的《〈秦风·蒹葭〉和〈黄...
[期刊论文] 作者:王增斌,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诗经》中的《魏风》和《唐风》由于地域相接,历史发展近似,体现出许多共同的审美特征,主要是以讽为尚以刺为美,注重忧思悲慨之情的抒发以及含蓄之美,而在个体抒情的指向上,雄健与...
[期刊论文] 作者:文楚, 来源:纵横 年份:1999
尼赫鲁 中国学院,尼赫鲁如是说 1933年12月,中国青年学子魏风江受中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