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18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学,,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1984
读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第二辑发表的吕效平、武锁宁二同志《茅盾与自然主义》一文,很受启发。作者对茅盾与自然主义的关系作了较细致的研究,文中时有切实的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安葵,,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3
在《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上,读到吕效平先生的文章《戏曲特征再认识——质疑〈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论〈中国戏曲〉》,想起...
[期刊论文] 作者:孙红侠,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2021
提出现代戏曲"文体"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戏曲"现代性"的系列研究,是吕效平对现代戏曲研究的理论贡献。对现代戏曲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吕效平(采访),司徒静(翻译),维克托莉亚·罗迦卡(翻译), 来源:戏剧与影视评论 年份:2021
3月16日下午,本刊主编吕效平教授在哈尔滨大剧院《狂人日记》的排练间隙,采访了该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Krystian Lupa)。以下为访谈记录。...
[期刊论文] 作者:丁文霞,,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7
话剧《〈人民公敌〉事件》(吕效平、李耿巍等编剧)在舞台上的演出有三个版本:第一个是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吕效平、张黎明导演;第二个是南京艺术学院将其搬上舞台;第三个...
[期刊论文] 作者:毛予菲, 来源:环球人物 年份:2017
吕效平认为,中国戏剧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拿不出“好货”  吕效平  1955年生,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2012年,他导演的话剧《蒋公的面子》在校内首演,一炮打响,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高校话剧。...
[期刊论文] 作者:刘庆,,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张杭,, 来源:戏剧与影视评论 年份:2016
本刊本期发表吕效平《“中国原创戏剧的危机时代”──论孟冰剧作》的长文,以...
[期刊论文] 作者:曹柠,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19
《蒋公的面子》话剧现场  自2012年公演以来,《蒋公的面子》(以下简称《蒋公》)已经火了七年了,尽管导演吕效平谦逊地表达过希望大家忘记《蒋公》,关注更多优秀的原创话剧,但这部校园话剧的热潮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本剧最初的导演吕效平是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编剧温方伊...
[期刊论文] 作者:陈恬,, 来源:戏剧与影视评论 年份:2016
本期“经典重读”栏目发表吕效平教授的《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不同质》,文中比较了今年...
[期刊论文] 作者:苏振源,, 来源:新世纪剧坛 年份:2004
2017年年底,由留美剧作家朱宜编剧、南京大学教授吕效平导演的《杂音》在南京江南剧院上演。其实早在此首演之前,我便已在《戏剧与影视评论》[1]上读过它的剧本,也在南京...
[期刊论文] 作者:陈云发,,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0
本文是对《戏剧艺术》2009年第3期吕效平先生文章《论戏剧不可或缺的个人性、精神性和悲剧性与喜剧性》的商榷。文章认为,新编京剧《廉吏于成龙》承继的是中国戏曲传统的规律...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蔚,,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1
《〈人民公敌〉事件》是南京大学吕效平先生带领学生们为了纪念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诞辰15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戏剧。该剧采用戏中戏的结构,立足于人类生存环境和心灵环境日益...
[期刊论文] 作者:吕效平,, 来源:戏剧与影视评论 年份:2015
去年国内一流剧团为北京中学生演出中国话剧经典《雷雨》时遭遇笑场,此事引起了戏剧界内外的讨论,一些资深戏剧人为此对年轻人感到忧虑,甚至愤怒。我所知道的《雷雨》演...
[期刊论文] 作者:吕效平,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4
1933年,曹禺先生创作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不朽名篇《雷雨》。去年,当这部被文学界和戏剧界无数次评论过,由专业和业余话剧团体无数次演出过的剧作问世六十周年之际,中国青...
[期刊论文] 作者:吕效平,, 来源:扬子江评论 年份:2009
一像戏剧和影视这类具有文学品质的艺术,其作品从某种角度上说,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我们人类的"元神"攀上阿波罗(或者说"上帝")的神座,俯瞰自...
[期刊论文] 作者:吕效平,,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9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积累的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就是"解放思想";戏剧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应该重新解放当今的戏剧思想。解放当今的戏剧思想首先应当澄清三个问题:1、戏剧创作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吕效平,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2
《西厢记》不仅充分实现了中国戏曲的美学理想 ,也充分地实现了传统欧洲戏剧情节艺术的美学理想。这个情节艺术的美学理想以亚理士多德的“整一性”原则和黑格尔的“戏剧体诗...
[期刊论文] 作者:吕效平,,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08
黄佐临先生是向中国"引进"布莱希特的第一人。我在这里说的"第一",不仅是指时间之早——早在中国大陆仍然闭关锁国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而且是指影响之大——黄佐临先生创...
[期刊论文] 作者:吕效平,, 来源:扬子江评论 年份:2010
我去年在《戏剧艺术》杂志发表论文,"以京剧《廉吏于成龙》的平庸为例",①分析中国大陆的戏剧创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正剧取代悲剧和喜剧的普遍现象,指出这类正剧"恰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