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7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治良, 来源:治良 年份:2023
现存关于《摄大乘论》的注释主要是世亲、无性二人所著,本文所选《秘分别摄疏》则是在藏文大藏经中世亲关于《摄大乘论》另一版本注疏,文本完整但前人未曾进行过翻译研究,故此论对于研究世亲的唯识思想以及早期瑜伽行派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此藏文本《秘分别摄疏·第一卷》进行汉文翻译的基础上展开解读,揭...
[期刊论文] 作者:灵灵,杨家鑫,江慧,廖苗,蔡秀珍,胡光万, 来源: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2023
作者在西藏喜马拉雅南坡的塘沟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发现一种在《中国植物志》中未记录的马蒿属(Pedicularis Linn.)植物。...,于是为其新拟中文名称:塘马蒿。该种以前仅发现于尼泊尔,现也发现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塘镇。此新记录种生长于海拔约2900米的...
[学位论文] 作者:辛显, 来源:辛显 年份:2023
绩效工资管理是实现高职院校收入分配管理的重要工具,直接影响着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相比普通高等学校有其特殊性,所以教职工管理的重点也存在着差异,高职院校必须采用适合自身教育培养模式的绩效工资管理......
[学位论文] 作者:王婵,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23
”是孟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孟子之前,“”包含德性与规范两个层面的含义,孟子沿用了“”的德性之意与规范之意,并对两者进行了融会贯通,指出德性之“”是规范之“”的内在基础,规范之“”是德性之“”的外在表现。...德性之“”与规范之“”可以贯通的关键是,将“”纳入内在的羞恶之心中,孟子通过与告子辩论指出,“”若落于心外,则无法彰显人的价值。孟子从舍生取义之抉择中昭示人本有“”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年份:2023
这篇由欧阳修撰写富有诸多意蕴的文言文,具有表面的“显”与背后的“隐”。探求“显”与“隐”的因果联系,然后阐释其背后的意义,能够还原历史情境并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建立辩证思维。...
[学位论文] 作者:曾琪,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2023
“体态”敬辞是敬辞按[+体态]语义特征分出来的敬辞小类,包括单音节“体态”敬辞和双音节“体态”敬辞。...“体态”敬辞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学价值,本文拟从语法、语义、语用这三个平面,展开对单音节“体态”敬辞的研究,顺带提及双音节“体态”敬辞。本篇论文有以下四个板块:一是绪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原由,回顾了国内国外对敬辞和“体态”敬辞的研究现状,罗列了研究对象,介绍了语料来源,明确了研究方...
[学位论文] 作者:姚田宇,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2023
男”一词早在汉代就已出现,是指异姓养子(非嗣子),并非奴仆身份。到明代,男的身份发生变化,既可指养子、义子,又可指奴仆。...当男作为奴仆时,社会地位低下,没有人身自由,终其一生都被主家奴役;当男作为义子、养子时,其法律地位要高于奴仆,在农村甚至可以作为异姓继承人承袭户绝之家的户籍与家产。...明代收养男的现象在官僚阶层、地主阶层和平民阶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本文在对男身份进行辨析的基础上,重点...
[学位论文] 作者:刘思睿, 来源:北方工业大学 年份:2023
原是语言学家定义的不可分割的最小语义单位,一个词语的任何含义都可以使用有限封闭的原集合内的元素组合表示。...目前原资源主要来自知网(Hownet),为两百多万中文和英文词语的标注原信息,并在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中得到广泛使用。...原信息主要由手工标注和维护,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使得原资源无法大规模运用和自动更新,同时原标注信息受限于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制约了原信息在其他语言任务中的应用,因此,实...
[学位论文] 作者:李丹, 来源:云南大学 年份:2023
动词的语义较为宽泛复杂,是留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和准确应用的一类词。研究这一类词对留学生的学习和汉语教学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泛动词“做”进行研究,并对东南亚留学生泛动词“做”的习得情况进行考察及研究。本研究对泛动词“做”的概念、语义、句法、语用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以及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等资源,对母语者和东南亚留学生使用泛动...
[学位论文] 作者:江裕婷,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2023
本文对汉语“缺少”词进行共时与历时考察,尝试结合二者之对应关系,得到这类词在汉语发展过程中的大致轮廓。...同时,借助跨语言材料,探究其他民族语言里“缺少”词的多义情况,意在剥离出联系“缺少”的诸多概念,观察这些语义间是否存在邻近关系,进而更好地理清汉语“缺少”词的引申演变脉络,发掘语义类型学价值。...
[学位论文] 作者:倪孟菲, 来源:河北大学 年份:2023
学界对于空间量词的研究已经有非常丰富的成果,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对空间量词的研究尚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一是没有区分空间量词和空间计量词,对空间计量词的关注不够,在空间计量词的定义、范围、分类等核心问题上尚存在争议,二是对空间计量词的特殊表量用法研究关注度不够。...故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并分析大量语料,试图对现代汉语空间计量词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学位论文] 作者:何逸超, 来源:宁波大学 年份:202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空间词汇“前、”的语义特征、概念化及其语法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对象、目的、理论及构成。...第二部分对“前、”的空间的概念结构及其动机进行了考察,认为“前”极易受视点影响是由其原型范畴决定,“”的概念化中存在分离型起因是由于转喻而引起的认知参照点转移。表示空间顺序的“前”的概念结构存在...
[学位论文] 作者:璇,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年份:2023
我国《民法典》第687条是关于诉抗辩权的规定,承担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享有诉抗辩权,侵权责任编负担特定义务的人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公司法》中对于股东未恰当履行出资义务的需要对公司债务在特定范围内承担补足责任...但是诉抗辩权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对其定位不足的问题,对其行使阶段认识存在很大差异,限制诉抗辩权行使的事由存在列举式规定的弊端和具体款项不严谨的问题,...
[学位论文] 作者:张美清, 来源:厦门大学 年份:2023
世界各语言中广泛存在一类动词,其所指事件的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存在一种双向互动关系,本文称这类词为相互动词。...本文选取带有“相”“互”两类相互语素的相互动词性成分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描写二者在共时层面上的不同句法语义表现,并尝试对汉语相互编码特点及其形成动因进行阐释。...具体来说,本文在明确相互范畴及相互动词范围的前提下,以是否能进入三大句法框架(NP1+跟连+NP2+V+(O),NP1+跟...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长江小说鉴赏 年份:2023
《三侠五》中的人物形象大致可分为“清官”与“侠客”两类。...《三侠五》所塑造的“清官”形象集中在包公身上,其人物形象塑造突出共通性的特征,属于类型化的人物;而“侠客”形象集中体现在“五”身上,其人物塑造重视突出个性差异,更加符合典型人物的要求。...在具体的方法上,《三侠五》在塑造包公时多注重以“神迹”彰显人物,而在塑造“五”时多采用对比手法。...
[会议论文] 作者:李启宇, 来源:第九届元光文化论坛论文集 年份:2023
<正>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厦门文化始于元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元光对开创厦门文化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所创作的五言古风《漳州新城秋宴》。...这一文化特质中"宽容"的成分,集中体现在元光的诗作《漳州新城秋宴》中。首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蛮獠"作乱失败后躲到海岛...
[学位论文] 作者:阴晨曦, 来源:云南大学 年份:2023
程度是形容词的典型特征,现代汉语中程度广泛存在于形容词以及程度副词的组合中,前人也对此做出了丰富的论述,但是从动词角度来观察程度的有关成果相对较少。...为明确目标、开展细化研究,本文对动词表程度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以本身带有程度的动词,即程度复合动词为重点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力求对动词程度表达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语言文字应用 年份:2023
文章以汉语语文辞书中百科动物名词释义的类征为研究对象,在形式层和内容层二分的基础上对学科类征、普通类征、主要类征、次要类征、“+名”等类征的来源及其在辞书中的选取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以经典辞书为代表,分类描写了近百年来主要中小型辞书中相关类征的编修情况。最后基于描写结果,从“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三个方面总结了类征的编修经验,提出相应建议。...
[学位论文] 作者:张学展,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23
凌稚隆是明代中晚期著名的出版家和学者,其所著《春秋左传注评测》是《左传》评点史上的重要作品,是罕见的以探讨经义为主的《左传》评点著作。...本文对《春秋左传注评测》一书进行系统考察,挖掘此书的评点特色、经学价值、文学意蕴和思想文化价值。论文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考察《注评测》的成书背景。...上接宋学余绪的明代经学赋予了《注评测》集数代《春秋》学大成...
[学位论文] 作者:赛, 来源:赛 年份:2023
冀鲁边区回汉杂居,各县域皆有回民居住。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分化抵抗力量,在冀鲁边区培植回奸和伪回教组织。他们蛊惑人心,捏造中共“毁教灭族”的负面形象,挑拨回汉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为与之抗衡,冀鲁边区(渤海)回民支队以保留宗教民族特色的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