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冀鲁边区(渤海)回民支队

来源 :陈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冀鲁边区回汉杂居,各县域皆有回民居住。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分化抵抗力量,在冀鲁边区培植回奸和伪回教组织。他们蛊惑人心,捏造中共“毁教灭族”的负面形象,挑拨回汉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为与之抗衡,冀鲁边区(渤海)回民支队以保留宗教民族特色的部队建设和宣传动员工作,凝聚起当地回族群众的反抗力量,使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农村坚持长期抗战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张、武装力量得到补充。此外,回民支队坚持军事打击,又兼顾统战工作,帮助边区渡过抗战难关。冀鲁边区(渤海)回民支队的活动是中共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次成功实践。本文以这支保留民族特色最久、延续时间最长的回族抗日武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敌后战场的创建过程和发展路径,以及其在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正文共三章。第一章分析了冀鲁边区(渤海)回民支队组建的历史背景。首先,介绍了在全民抗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以及日本侵略者分别对回族开展的争取工作。其次,对边区回族人民参与创建早期党组织和抗日根据地的革命基础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再现了回民支队在边区敌后战场急转恶化的斗争态势下得以创建的全过程。第二章探讨了冀鲁边区(渤海)回民支队发展的路径选择。回民支队在敌伪统治中心地域生存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利用民族旗帜与宣传动员,引导回族民众认同中共的革命政策和行动,参军抗战,保证部队不断获得人员扩充。第二,根据战场态势演变,采取分散坚持和机动灵活集中抗敌的形式,从军事上钳制敌人。第三,利用回族社会广泛的亲戚关系网,持续推进对回族上层人士、土匪、伪军的争取工作。这三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辅而行、交错配合,成为回民支队在敌后战场顽强生存且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第三章总结了冀鲁边区(渤海)回民支队的历史功绩。在中共的领导下,回民支队创造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妥善解决宗教信仰问题和回汉民族问题,保障部队的稳定成长,壮大了边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促进了回汉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为新中国民族地区建设储备了大批回族部。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比较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和丁基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和作用机制,为临床上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