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升宝,,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04
掩映于绿树碧水之间的公庙位于清流之南长校镇东山村古道旁。门前古树蓊郁,一泓小溪流逝,四周是一派田畴。秀美幽雅的古庙祀奉着东山村萧姓始祖萧。萧是唐代开国元勋,...
[期刊论文] 作者:彭燕,,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4
知达《九家集注杜》中所引"师古注",可谓比比皆是。师古的杜注,在宋时已被认为是伪书。难道专以删汰芜劣的《九家集注杜》中还有蜀人师古的杜注?笔者带着这个疑问,...
[期刊论文] 作者:徐少春,,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2004
是初唐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为人耿介,遇有不恰当的事敢于直言劝谏;忠诚担当,尽心尽职,在建立唐代政权、完善政制中立下大功;利不能诱,威不能屈,在大是大非的紧要...
[期刊论文] 作者:李标晶,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04
风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把艺术触角伸向生活与生命的深处,传达自己对故土人民生存方式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的深切感受;20世纪50、60年代继续对大自然和故乡的歌赞;20世纪80年...
[期刊论文] 作者:蓝鹰, 来源:学习秀明 年份:2004
"陕西省,铜川市,惠家沟出了个秀明.舍小家,为大家,实践‘三个代表'打先锋.中央五部委作决定,秀明的事迹进北京.领导学习秀明,为官清廉民欢迎……"上边所引的这一段节...
[期刊论文] 作者:王正, 来源:探索 年份:2004
言志”被朱自清《(言志辨)序》称为中国诗学“开山之纲领”,是文学创作奉行的圭臬。“缘情”也被当做中国诗歌表现主义的理论发凡,当做文学自觉时代启动的标志和文...
[期刊论文] 作者:王芳, 王梦娜,, 来源:中国高新区 年份:2004
简介:大连环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博士长期从事环境污染监测与监测信息化技术研究,2005年回国后,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研究成果获2011...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林 年份:2004
《江南》(原《江南》)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原创性新诗双月刊,自创刊以来,坚持以为本,纯粹独立大气、以追求新诗的现代性为宗旨,展现当代中国新诗最前沿风貌,深受...
[期刊论文] 作者:木斧,, 来源:探索 年份:2004
我喜欢读圣野的儿童。圣野的儿童,稚气、清新、有故事情节,并且富有哲理。稚气,使人觉得圣野就是一位小朋友。他的,深入到儿童的心灵中去了。他来了个“脱胎换骨...
[期刊论文] 作者:光明,, 来源:诗刊 年份:2004
风是一个优秀的散文诗作者。其实,他的儿童也写得十分漂亮。这本《小在林中写生》,就是他四十年来儿童创作的集锦。读这本诗集,首先令我们惊羡的是,作者好象是一个...
[期刊论文] 作者:苏布,,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2004
在老的眼里,布满稻茬子的稻田更像是他的竹匾,平平整整架在村里,富足祥和。秋收过后,老又得忙篾活了。在老的心里...
[期刊论文] 作者:宋桂友, 来源:常熟高专学报 年份:2004
风的散文创作从20世纪40年代对人性的全方位观照到50、60年代观照的淡失再到新时期的全面回归,走了一条弯路。从中我们发现,文学只有穿越政治,保持它本质上的相对独立性,才能...
[期刊论文] 作者:刘友竹,,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4
李杜晚年何尝有“隔阂”──杜解商榷之一刘友竹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李杜间始终纯真深厚的友情进行了抹煞,使李杜的关系蒙上了重重阴影。这里需要辨析的问...
[期刊论文] 作者:陈良运,陈茜, 来源:探索 年份:2004
在20世纪中国的新诗文体中,与传统的、词、曲文体反差最大、面貌全新的是自由体新诗。郭沫若《女神》中的《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宣告自由在中国的诞生,从“五四”...
[期刊论文] 作者:廖四平, 来源:探索 年份:2004
在中国现代诗论史上,戴望舒是作为“现代”派的首席诗论家而出现的,其诗论文章主要有1932年11月在《现代》杂志第2卷第1期上发表了《望舒诗论》(后收入《望舒草》时改...
[期刊论文] 作者:杨剑文,, 来源:散文 年份:2004
散文能否在文学大家庭里有自己独立的地位和强势的话语权。一方面取决于作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散文理论研究。尤其是散文评论的发展,至关重要。据我所知。每年出版...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散文 年份:2004
散文杂志社、中国诗歌流派网主办的中国网络散文赛,第3期9件获奖作品,已在《散文》2014年下半月版第9期推出。第4期和第5期收到参赛稿395件,经评委会投票评选出获奖作...
[期刊论文] 作者:咸淡水派,, 来源:诗歌月刊 年份:2004
“我们呼吁,大香山地区凡是承认‘咸淡水派’(香山派)理念和主张的诗人们,郑重地联合起来,共同组建派的队伍和机构,确立派的特点和目标,建立派的制度和机制,研究探...
[期刊论文] 作者:亚平, 来源:天津人大 年份:2004
1942年6月26日,郭沫若应邀去重庆北碚观看他写的大型历史剧的演出.他抱着自己用的大瓷瓶准备给婵娟做道具.一路遇雨,到了剧社,诗兴大发,脱口吟出一首打油:"不辞千里...
[期刊论文] 作者:王幅明,, 来源:散文 年份:2004
散文是与新诗同警方诞生的一个文学新品种。它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体,印度哲泰戈尔,即以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摘取了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在他之后,又有多位写散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