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3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明英,,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14
上海圖書館藏有一部日記手稿——《鮑蘭谷日記》,此日記實是浙江仁和所撰~①。,字健夫,號蘭谷,嘉慶二十三年(1818)舉人,官壽昌訓導。著述頗豐,有《桂陽草堂集》...
[期刊论文] 作者:崔莉英, 来源:记者观察 年份:2012
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绝对是件大事,不少“莫迷”在各处书店找寻莫作品的同时,也渴望对莫其人其书有更多的了解。在大同市,与莫交集最多的是知名作家祥夫。...10月16日,刚刚从桂林讲学回来的祥夫向记者讲述了他所认識的莫以及对莫作品的理解。  ...莫的作品比他的人更让大家印象深  祥夫说,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时,他正在桂林讲学,当时第一反应是为他高兴,并立即发去一条短信表示祝...
[期刊论文] 作者:曾伯生,,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93
也许是父母的期望,给儿子取了“作”这个名字。——中国商报副总编辑,最近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尤其是在言论方面的突出成就,被评为中国产业报协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同...
[学位论文] 作者:张慧,, 来源: 年份:2004
”“意”问题是一个蛰伏在人们思想和生活中的问题。长久以来,它一直被“尽意”和“言不尽意”的思路困扰。弼的“意之辨”是对这个问题的理性思考。 弼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杨书青, 来源:西江文艺 年份:2017
【摘要】:建安时期冲破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禁锢,文学创作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粲的诗对丰富、形成“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的文学风格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建安时期是五诗的繁荣时期,粲的五诗创作成就最高,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五诗的发展做了不小的贡献。  ...【关键词】:建安文学;粲;五诗  粲的五诗创作  粲的诗歌创作有四诗、五诗。建安时期是中国诗史上由民歌到文人...
[学位论文] 作者:陈哲,, 来源: 年份:2007
弼的“意之辨”思想在魏晋玄学史乃至中国哲学史上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章。其基本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周易略例·明象》章中。本文主要以《明象》章为依据,探讨弼“意...
[期刊论文] 作者:李佳, 来源:青年生活 年份:2019
摘要:世贞的《艺苑卮》作为一部重要的文学评论性著作,近年来,受到了较高程度的关注,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包括成书、版本、内容、传播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对于《艺苑卮》的研究,还可朝着更深入、全面的方向展开。本文对《艺苑卮》的研究成果做一个梳理,大致可以从它的内在研究和传承影响研究两方面着手。  ...关键词:世贞;《艺苑卮》;研究  《艺苑卮》内在研究  就对《艺苑卮》研究的成果来看,数量...
[期刊论文] 作者:荣若飞, 来源:新西部 年份:2019
《辞世小》是象晋93 岁临终之时所作,比较形象地阐释了其人生智慧哲学。象晋回顾一生,了无遗憾,本文以《辞世小》所载内容为依据,主要从立德修身、厚德养性和处事担...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 年份:2011
“诗志,歌永”,对我国文化、文艺、诗、歌,有深远影响。小盾先生以为(凡引文概用楷体。引文中加重处系洛地标记。下同):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诗志,歌永”也许是最重要的...
[学位论文] 作者:张文英,,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07
莎士比亚的《李尔》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也是一部可以就其“”与“意”进行多层次读解的文本。由于“”与“意”的背离,戏剧人物在他们所处的戏剧世界内部发生戏剧冲突、...
[期刊论文] 作者:吴宝林,胡祖宏,李华, 来源:中国农垦 年份:1998
愿将血汗化新棉●吴宝林胡祖宏李华在长江中下游北岸,同马大堤犹如一条巨龙,紧紧护卫着沿江千里棉乡,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就座落在这里。1962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华阳河农校...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允中,, 来源:古今农业 年份:1990
《马首农》写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付梓问世,1932年曾有过铅印本。毓瑚先生于1957年将《马首农》与《知本提纲》、《农著实》合辑为《秦晋农...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明翔, 来源:参花(下) 年份:2017
摘要:作为明末清初梅里词派、浙西词派的先驱者——翃,其后世虽以诗歌闻名,但最初涉猎的文学创作是戏曲。据前人记载,翃一生作传奇六种,杂剧三种,今仅存《红情》传奇一种。...从翃改编史槃《吐绒记》为《红情》的两个目的“拾其情,而吐其未尽之奇”和“比协宫调,措词声韵”角度分析,可以看出翃戏曲创作的主情观和崇雅去俗观。...而《红情》的下场诗全用七四句的集唐诗,在诸多曲牌下,也多作集唐诗。其直接目的是...
[期刊论文] 作者:辉斌,,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世贞之于乐府诗的批评,主要反映在《艺苑卮》一书中。此书的"乐府诗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乐府艺术论"、"乐府诗人论"、"具体作品论",且各具成就与特点。世贞对李...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勃俊, 来源:商 年份:2015
摘 要:“意之辨”是魏晋玄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弼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意之辨”的中心内容就是在研究意象关系的问题。...“意之辨”的实质其实是通过语言的描述人是否能够真正掌握客观规律,也就是说人是否可以通过语言的方式认识事物的本质。本文将从“”“意”“象”的关系浅析,弼“意之辨”的内涵。  ...关键词:意之辨;本质;道  “意之辨”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代表了魏晋玄学的巅峰,是魏...
[期刊论文] 作者:赵炎秋,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弼的“象意”观强调“得意忘象,得象忘言”.但是这一观点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人类有“文字—意义”“文字—形象”“材料—表象”“材料—表象—意义”等四类表征系统....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前线 年份:2014
解第三》是《孔子家语》的一个篇章。该篇通过孔子与弟子曾子的对话,较为详尽、全面地记述了孔子的王道言论。篇中有孔子所说“吾以言之”,又有曾子所问“何谓之言”,故以“”名篇。...所谓“”,即关于王道的言论。本篇是有关孔子政治理想的重要文献,以下节选关于“王道政治”思想的段落。  【原文节选】  子曰:“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
[期刊论文] 作者:周剑之,,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3
""是中国古代政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承担着特定的政治功能,并且需要相应的文学形式以实现其功能。宋代骈体是一种"被需要"的文学,是被宋代政治文化所呼唤的文学表达...
[期刊论文] 作者:郭丽平,,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6
粲五诗被钟嵘称为“五之冠冕”。他的五诗禀承二雅的传统,诗中注入一种深受传统上层士大夫思想影响而产生的忠厚思想,具有很高的意格。粲五诗渐趋精致,进一步改...
[期刊论文] 作者:胡继明,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04
弼对语言的认识很深刻 ,他提出“”“意”“象”三个概念来论语言与对象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他从儒家的基础出发 ,站在更高层次上 ,既提出了“对得意” ,“尽意” ,...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