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15
2015年1月8日,由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主办,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秦都古陶博物馆联合承办的“墨焕彩——中国古展”,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130余方中国历代古精品,展品数量多、质量精、时间跨度大,是近年来陕西地区首次集中、系统展示中国古发展史及古文化。  展览亮点一:追根溯源  砚台自原始社会的杵演变而来。...
[学位论文] 作者:张乐,, 来源: 年份:2015
中国诸多名中,思州石历史悠久,石质优良,是贵州省岑巩县的传统名牌工艺产品。思州石工于墨,惜墨惜笔,细腻如肤,上金...
[期刊论文] 作者:金昌庆, 来源:创意设计源 年份:2015
[摘要] 天是带有老中国印记、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图式,有关天的种种观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笔者认为天成是未加任何雕琢磨制的砚台,自然形天是在最大限度保持材的自然形制的基础上稍加雕琢磨制的砚台,而自然界天是自然界不可移动的有砚台文化图式而无研墨贮墨实际功能的景观,是为特殊的天。  ...[关键词] 天;天成;自然形天;自然界天  [Abstract] As the natural...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源,,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2015
盖自黄帝治墨海于玉纽,世始有有玉、石、陶、瓷、竹、木、漆、铁、铜、水晶、澄泥、阿房宫砖、铜雀台瓦等诸质,然向来以石为珍,取其墨润笔之优势也。可是在中华大地...
[期刊论文] 作者:朱曙光,紫云,,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2015
规格:面长16.2厘米,宽11.1厘米,底长15.9厘米,宽9.8厘米,高5.4厘米。作淌池抄手形,尾稍向下沉,面饱满,略呈弧形。四侧自上而下稍内敛。尾部有一石眼,...
[期刊论文] 作者:王敏,,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2015
,以其蕴藏的厚重历史文化,被誉为“不朽的文房”。以载道,中华道源远流长。今年,有着30多年藏经历的常德“痴”李哲伟出版《道》一书,以240...
[期刊论文] 作者:王卫东,,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5
为文房四宝之一。宋人曰:"四宝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索取,可终身与俱者,唯而已。"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又称研。金、铜、玉、铁、石、陶泥、砖瓦皆...
[期刊论文] 作者:李贵玉,,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5
为我国独有的研磨和调色器具,被称为“文房四宝”之一.作为中国四大石质名之一的青州红丝,因石质细腻、温润华丽、密致墨等特点,被誉为“砚石皇后”.青州红丝雕刻...
[期刊论文] 作者:朱曙光,紫云,,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2015
以蕉叶纹饰,汉上已多见。以蕉叶作式,则稍晚些,为明清时常见式之一。晴雨楼藏有多方清代芭蕉纹饰的砚台。芭蕉纹端砚,长173毫米,宽130毫米,高22毫米。砚石只略作修...
[期刊论文] 作者:胡昱,, 来源:首都博物馆论丛 年份:2015
三台屡屡出现在古代文人的诗词和史书籍中。宋代以来有关三台的记载,情况复杂,很难从中明确三台的面貌。本文列举文献资料、见于报道的三台实物资料及将首都博物馆...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精英 年份:2015
亦称研,是研墨的工具,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房器用,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文明的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博物馆所藏各朝古品类丰富,尤以明清文人题铭、著录与近世巨匠陈端友制为馆藏特色。...本次上海博物馆的展览遴选了馆藏精品共计96件(组),为观众展现史的发展脉络。...
[期刊论文] 作者:洪流,,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15
,始于汉兴于唐。而宋是最具生命力,就它外廓线稍外绷恰到好处的弧度,形成一种张力。而深邃砚池内落下的短直线多锋利挺直与弧形堂相配。宋人正是利用这弧与直线的...
[期刊论文] 作者:胡芳, 来源:精英 年份:2015
总能让人思古之幽情,有一脉相传的文化在涌动,古就是活物。  养一方石为伴, 是人生一境界。藏把玩, 权当握住一段历史, 留住一种旷远的回味。  ...刘鸿伏 著名作家、书画家、收藏鉴赏家;1995年涉足古收藏,至今已藏得上至汉晋下至明清古300余方。著有文学作品及文物专著34部。古文物代表作《刘鸿伏说古》《遥远的绝响》《刘鸿伏话》等。...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同学少年 年份:2015
端砚、歙砚、洮和鲁,称为四大名。端砚产于广东肇庆,隋唐时代属于端州。歙砚产于江西婺源歙溪,又称婺源。洮产于甘肃洮州(今临潭县)。鲁产于山东。还一种澄...
[期刊论文] 作者:林琮然,, 来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年份:2015
,研也。研墨使和濡也。--《释名》  以为题,青山美田喻青田为意,  择青田为其名。  秉承“师法自然,提升品性”。  林琮然在繁华间创造出大隐于市的心灵场所,  三...
[期刊论文] 作者:寓真,, 来源:山西文学 年份:2015
1印昆仲中国文人历来有玩的雅兴,端砚、歙砚、澄泥和洮被称为四大名。还有一种说法,道是“一端二歙三贺兰”。据旧时资料记载,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小口子沟沟源,出产一...
[期刊论文] 作者:朱曙光,,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2015
太史式宋时已盛行,发展到明代,有部分太史的局部发生了变化,即体越来越高大,砚池却越来越窄细。明代谢肇淛当时就非常反对这种式,认为这很不实用,害得他用时还...
[期刊论文] 作者:金彤, 来源:中国收藏 年份:2015
箕形因其形似日常生活中的簸箕而得名,堂呈斜坡状,前低后高、前深后浅、斗着地、尾有足,是中国古代传统式中最典型的代表。箕形在唐代广为使用,往后各朝代式的演变都有其传承遗迹。    ...从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看,“箕形”的称谓最早出现在宋代米芾的《史》中。《史》云:“有如凤字两足者,独此甚多,所谓凤凰池也,盖以上并晋制,见于晋人图画,世俗呼为‘凤’字……”又云:“又...
[期刊论文] 作者:瑞霖, 来源:东方收藏 年份:2015
是文化的产物,与人类文化系统紧密相联。各个时期的砚台,都传达和展示着各自时代的文化信息和社会背景,而这些又是通过的制式、纹饰、风格等体现出来。...这里所说的纹饰中的“纹”,是指上镌刻的花纹、图案,“饰”是指整个砚台的装饰。初唐以前,以实用为主,少纹样。中唐以后,逐渐从实用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出现了简朴纹饰。...宋是制史上辉煌时代,琢不仅重视砚石的品质,而且十分重视的雕刻艺术,讲究砚台上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收藏 年份:2015
把石和龙结合在一起,是汉代制艺人匠心独具的艺术杰作。这种把龙与石巧妙结合的设计构造,达到了艺术表现的高度和谐,在作为书写和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外,还是充满艺术魅力的陈设用品。...目前我国发现的汉代盘龙石很少,且均出自于较大型的东汉墓葬中。这种盘龙石是墓主人生前的实用品,有的还刻有铭文,而死后则作为心爱之物随葬。    ...图1所示盘龙石,通高12厘米,直径14.5厘米,1993年出土于河南三门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