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18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郑诚,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2007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南朝天算家何承天(370-447)的天文历法活动,反映中土天学传统的演进以及该传统对域外天学的整合。 佛教文献多处记载了何承天与僧人讨论佛国历术,并折服于所...
[期刊论文] 作者:郑诚,,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按天文学史界通行的观点,天文历算家何承天(370~447)在“上元嘉历表”(443)中提出了赤道岁差“百年退一度”。然而,计算表文中的起讫宿度便会发现,在不改原有之字的前题下,传统的解释...
[期刊论文] 作者:田贺书,, 来源:阅读与鉴赏(初中版) 年份:2007
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Ji Cheng Temple Night Tour Su Yu Yu...
[期刊论文] 作者:程小芳,, 来源:文学教育(下) 年份:2007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而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期刊论文] 作者:郑诚,江晓原,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2007
武德末年,道士李仲卿着《十异九迷论》,刘进喜着《显正论》,贬诋佛教。法琳于贞观间造论破斥,着成《辩正论》,其卷三《十代奉佛上篇》"略陈十代君王三公宰辅通儒博识敬信...
[期刊论文] 作者:吴勇,,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以慧琳、何承天为代表,神灭派析取先秦道家“道”本原论、气一元论思想,但虽然认为神也是气,而以形神为二,不能有效反驳形粗神妙...
[期刊论文] 作者:魏朝斌, 来源:建筑与环境 年份:2007
在泉州众多的佛教寺庙中,承天寺素有“闽南甲刹”之称。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其中的北宋陀罗尼石作经幢价值颇高,现就以它与营造法式中有关记载相比较,探讨此经...
[期刊论文] 作者:杨遇青,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07
宗炳于义熙十年左右托业庐山,从慧远游;元嘉九年至十二年间,结宇衡山,与何承天往复辩难,申明他的佛学理念,影响颇著。宗炳以中观学说的视域,融涵三教思想,论证了佛教的合理性和超越性...
[期刊论文] 作者:鄭誠,江曉原,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2007
武德末年,道士李仲卿著,劉進喜著,貶詆佛教.法琳於貞觀間造論破斥,著成,其卷三"略陳十代君王三公宰輔通儒博識敬信佛者","晋東海...
[期刊论文] 作者:田贺书设计, 来源:阅读与鉴赏(初中) 年份:2007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
[期刊论文] 作者:任瑞芳, 徐传胜,,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调日法是中国古代长期用于天文历算的一种分数近似法,为刘宋时代天文学家何承天所创。李锐对历史上数十部历法的日法朔余推演考证,悟得调日法的真谛在于“累强弱之数,得中平之率...
[期刊论文] 作者:倪岗,,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7
在《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重点赏析文末的写景议论部分。的确,最后两句自是天成佳句,可如果认为此文仅有佳句而无美篇,那就实在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了。...
[期刊论文] 作者:张小平,, 来源:文学教育(下) 年份:2007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写于1083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写于1927年,其间相隔844年,然而这两位大家的心境是相通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康对,,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7
作为一种地下流动性资源,承天氡泉由于其位于经济欠发达浙闽边界山区,加上产权界定的难度,更成为人们争夺的焦点。尽管由其自...
[期刊论文] 作者:李芳,, 来源:科学大观园 年份:2007
据史书记载,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命名承天门。明朝天顺年即1457年7月,承天门遭火灾,城楼焚毁。1465年明宪宗派工部尚书自圭重修...
[期刊论文] 作者:高桂莲,施连芳,, 来源:中国测绘 年份:2007
从“承天门”到“天安门”rn天安门原名叫“承天门.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皇帝当政统治期间,在元大都都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建内城.在修建皇宫紫禁城的同时,于永乐十五年(1...
[期刊论文] 作者:吴金凤,,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07
一、学前热身猜猜看:他是谁?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文、诗词、书画无一不精。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代表了宋代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
[期刊论文] 作者:沈昌芬,夏贵清,,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本文采取个案的方法研究了刘伯承天才的外语学习及其独特的翻译成就,试图从中寻找答案。这项研究会强化外语学习的内在动因。...
[期刊论文] 作者:付秀艳,,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罗曲,,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7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以礼承天之休。”杜预注:“休,福禄也。”《说文解字》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