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53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田秀云,陶艳华,,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政府诚信问题属于道德、政治和法律的交叉研究领域.在世俗现象层面我国政府大多做到了诚信,但也存在着不诚信的情况.道德、政治、法律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关联.正是这种...
[期刊论文] 作者:夏赞才,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旅游道德是一种特殊的道德现象,旅游道德建设是旅游伦理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实践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旅游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应当加强旅游道德建设,并认为应该把“...
[期刊论文] 作者:刘时工,,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休谟的道德哲学主要致力于对道德基础的研究。他通过对理性和情感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的分析,得出道德决定于情感的结论,这一结论可以看作理性在道德领域的自我限制,它对元伦...
[期刊论文] 作者:温克勤,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本文对道德相对主义割裂道德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对性与绝对性,否认道德的客观标准和道德普遍性的理论实质和实践危害给予了分析批判,指出其对于我们引导人们明辨道德是非、树...
[期刊论文] 作者:范虹,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网络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道德内化是贯穿于网络道德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支配着网络道德主体德性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王露璐,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加强环境道德建设首先应当改进环境道德教育,更新人们的环境道德观念,使人们形成对他人、后代及整个自然界承担责任的道德观。其次,环境道德建设应注重引导企业生产方式和人...
[期刊论文] 作者:葛桦,李萍,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影响个体道德选择的因素很多,从社会这个宏观角度来看,影响个体道德选择的因素有: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和道德情境。通过对影响个体道德选择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道德建设...
[期刊论文] 作者:卢先明,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公民道德是其在社会实践中将社会的道德要求内化的结果,而道德内化则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道德内化的发展性使得公民道德的发展呈现出自发、自...
[期刊论文] 作者:龚群,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神谱》是一种推崇力而不考虑道德法则、规范的作品;《工作与时日》则是一部道德训诫著作,充满了世俗道德的智慧,这样的两重伦理观实际上也是人类道德困境的反映。...
[期刊论文] 作者:陈萍,,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年份:200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国面临着严峻的道德危机。原有的宗教道德价值体系日益失去了主导地位,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社会一度出现了道德的真空,社会道德严...
[期刊论文] 作者:汪荣有,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 ,主要体现在作为经济主体的人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伦理原则、道德人格和道德活动等对经济发展的价值意义 ,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文因素 ,能够直接地推...
[期刊论文] 作者:刘喜珍,曾钊新,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老年道德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环节.正确认识并顺利进行退休期的角色转换是老年道德社会化的前提,以生养心是老年道德社会化的我向内场,养老、爱老、敬老的家风与国风是...
[期刊论文] 作者:黄明理,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公民道德”是当代伦理话语转换的重要标志,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道德理论,扩大了道德主体的范围,表明我国的道德建设由义务型道德向义务权利统一型道德的转换、由以...
[期刊论文] 作者:孟兰芬,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在当代中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和道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探讨。目前伦理学探讨中引起激烈争议的“次道德”问题就...
[期刊论文] 作者:刘云林,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法治建设作为良法的现实运动过程,离不开道德在价值精神和行为规范层面所提供的有力支持,而道德自身的特质也表明其确实可以在法治进程中有所作为。这种道德对于法治建设的支...
[期刊论文] 作者:高翠英,, 来源: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5
老舍潜在的世俗情感使他在人物塑造上呈现出“善恶”的二元对立模...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平,王新农,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本文对目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市场经济和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产生的不利影响、既有思想道德建设模式的局限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
[期刊论文] 作者:杜永浩, 来源:神州 年份:2005
目标往往是高尚的,路径往往是世俗的。生命的存在,似乎是为了追求高尚。否则,生活便会失去意义。于是,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为了高尚的目标而无暇顾及世俗的手段,或者视而不见。...
[期刊论文] 作者:王青原,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5
信任和服从作为公共道德的结构性要求,要求我们在相互“信服”中共同生存。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任与服从两个规范性道德的结构性要求而达致的对公共道德的理解,是我们寻求...
[期刊论文] 作者:刘巍,, 来源:艺术广角 年份:2005
世俗主义(secularism)最初是以主张怆理与教育不应以宗教为基础的,这一口号在西方带着极强的反宗教色彩, “从社会的道德生活中排除宗教信仰、礼仪和共同感的过程”。而在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