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7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管乐之, 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年份:2019
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以知礼、守、行礼的文明精神代代相传。孔融让梨传谦让之,曾子杀猪传守信之,刻木事亲传孝顺之,负荆请罪传忠诚之。...之大者,可以感天动地,激励后人“虽千万人吾往矣”;之小者,可以揖让射饮,在赛场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无大小之分,人无长幼之别,文明就在于你我的一言一行之中。  文明中国,在尊重。“我...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莎莎,, 来源:当代党员 年份:2019
走进宗技研大楼,一面专利墙扑面而来,犹如瀑布一般倾泻而下,甚是壮观。"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技术人员介绍说,这是宗的核心能量,见证了宗37年不断创新的历程。在技...
[期刊论文] 作者:王安然,, 来源:青年时代 年份:2019
凌廷堪是清代学思想的倡导者之一,廷堪之学构架,首先是从对理学的全面否定开始的,在此基础上,廷堪承戴东原一脉之人性论,提出以好恶二字言性,并强调以复性,主要方法即...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乐活老年 年份:2019
“入学”被视为人生的四大之一,与成人、婚礼、葬礼相提并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衣冠:古代开学仪式...
[期刊论文] 作者:林晨曦, 来源:科学与财富 年份:2019
摘要:在儒家的思想中,“”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孔子和荀子都是“”治的推崇者,孔子的“”与“仁”紧密联系,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荀子的“隆”是建立于“人性恶”的假设上,是对孔子“”的继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二者的“”治的思想比较,探析其所可能赋予的价值意义。  關键词:仁;;孔子;荀子  一、孔子的“”与“仁”  孔子生于春秋,正逢天子衰微、诸侯争霸的时代。他渴望一个安稳的政治秩...
[期刊论文] 作者:连秀丽,,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是西周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中属于嘉礼。射由技术到礼制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射由实用性演变为政治性的历史过程。《三》中关于射的记载很多。西周时期青铜铭文...
[期刊论文] 作者:郭明俊,, 来源:人文天下 年份:2019
”在传统社会中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它曾被列为“四维”之首,也是儒家“五常”之一。中国从古至今都被世人称颂为“礼仪之邦”,崇礼、尚、尊、行礼是中华民族的一贯...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河南科技 年份:2019
2月21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雨在京会见了来访的沙特阿拉伯知识产权局首席执行官阿卜杜勒-阿齐兹·斯瓦勒姆一行。双方交流了两局工作的最新进展,并就未来合作交...
[学位论文] 作者:吕梁,,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9
《三》作为《十三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秦学的重要文献资料,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变迁,礼制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有些古更是散佚,众说纷纭。...本文对前人有关“裼”“袭”旧说进行了梳理,并按照裘上所穿衣物将各家观点分为“衣一层说”“衣两层说”“衣三层说”三个方面,从训诂、文献以及制原则三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探讨。...在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引入对《三》中相关经文及其注疏的探讨作为辅证,最后得出结论——“衣一...
[期刊论文] 作者:白宗让,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仁一体"的特质体现于"仁内外""仁始终""仁互摄",对"仁"与""的不同侧重导向了"亲亲"与"尊尊"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二者都为治道服务,但历来对儒家"亲亲"为先的价值取...
[期刊论文] 作者:赵曜曜,周欣,,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9
朱子《家》于高丽王朝末期经由郑梦周东传至朝鲜半岛,借助政府政令的颁布以及学者的研究推广,迅速为士人阶层及普通民众接纳,由此产生了规模庞大的经汉籍.韩国庆星大学校...
[期刊论文] 作者:丁建新, 来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19
“韩德研究”作为一个学术术语2018年3月17日在中山大学语言所主办的“首届韩德研究会”上首次提出。当时笔者还提出了韩德六大新核心思想的概念,包括语法作为文化的思...
[期刊论文] 作者:欧之德, 来源:西部皮革 年份:2019
一初识邓伟,全是那一句“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的缘故。我和邓伟都出生在四川沱江下游的富顺县。绿岭青山水绕河洲,富顺绝对是一个好地方。蓝湛湛的沱江水含情...
[期刊论文] 作者:古水,, 来源:青春期健康 年份:2019
成人是少男少女达到成人年龄时举行的象征他们由未成年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汉族自古就有成人礼仪,男性的成人叫做“冠礼”,女性的成人叫做“笄”.汉文化是礼仪的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风叔, 来源:朱子文化 年份:2019
<正>"克己复"是孔子提出来的儒家重要思想,"克"有克胜之意,"己"是私意、私曲或私心,""是品节制度、规矩准绳。朱熹说:"克去己私,复乃见仁。"...(《朱子语类》卷四一)但是,朱熹认为"克己复"是儒家人物"外王"之事,释氏虽能克己,未必能复。原因在于儒学是经世致用之学。...朱熹说:"释氏之学,只是克己,更无复工夫,所以不中节文,便至以君臣为父子,父子为君臣,一齐都乱了。"(同上)朱熹不仅看到...
[期刊论文] 作者:路鹏飞,,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19
《汉书·艺文志》 言“以明体”,《庄子·天下篇》 言“以道行”,可以说学体用并重,然而却少有人论述学之体.王夫之重点阐述了学中的体用观,以及礼治义理思想,以反...
[期刊论文] 作者:乔敏, 张晓翔,, 来源: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阐述了张府逻辑观形成的知识背景,认为张府的逻辑观萌芽于其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积累的哲学与逻辑兴趣,并在此后长期的逻辑学教学与研究中逐渐形成并发展。张府逻辑观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韵韵,, 来源:山东青年 年份:2019
仁、是先秦儒家哲学中十分重要的两个范畴,孔子以仁释,主张仁合一.其后,孟子和荀子基于“性善”和“性恶”两种不同人性理论,将孔子“仁”“”思想发展为“依仁成礼...
[期刊论文] 作者:张士闪,, 来源:开放时代 年份:2019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胶东院夼村谷雨祭海节大致经历了从“借行俗”到“以俗入”的过程.借行俗,是指村民自觉地将地方传统贴近国家意识形态,形成“化之俗”以获得合法性...
[期刊论文] 作者:白楚下, 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 年份:2019
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群体之中,需要应对各种社会关系,在与人最初交往时,最先接触到的礼仪就是见面。...提到见面,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握手,然而在我国古代是没有握手这种礼节的,古代的人们讲究以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对他人的尊敬。...作为礼仪之邦的我国,古代人们相互见面时的礼节有很多,最常见的是顿首、揖、抱拳、叉手。其中,抱拳、叉手只是双手的姿势不同的,都是揖演化而来。顿首  ...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