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王嵘,, 来源: 年份:2007
本文對《篇》的基本情況和研究現狀進行了全面梳理,重點整理並分析了本《篇》中的異體字。全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篇》的作者、成書概況、流變、體例、版本和...
[期刊论文] 作者:宁超,,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78
在昆明西郊的大观楼上,悬挂着清代孙髯翁写的著名长联,其中用了“斧”这个典故。这个典故的内容是:北宋初年,王全斌带兵平定四川之后,曾献地图于朝廷,建议乘势取...
[会议论文] 作者:郭大顺, 来源:2011岫岩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本文简单介绍了红山文化器的制工艺,重点通过分析红山与岫岩的关系,探究了岫岩矿早期的开发史。...
[期刊论文] 作者:何瑞,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3
本《篇》是唐宋时孙强、陈彭年据顾氏原本《篇》增字减注重修本,保存了唐宋期大量的新增字。唐宋时期的具体增字情况,以现有的文献结构而言,尚无定量统计与分析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任光宇,,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2019
早期甲骨文研究学术史,刘鹗、孙让、罗振、王国维等诸位大家可谓居功至伟。通过用新创的计算方法对刘鹗、孙让、罗振考释成果进行比较,证明孙让的学术成果尤为突出...
[期刊论文] 作者:郑利南,, 来源: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梁士与孙中山所走的政治道路迥异,但其政治交往大体上是平和的,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时期,从辛亥革命前后到案发生前后,二人同赞共和,梁士与唐绍仪欲弥缝孙袁关系;第二时期,从...
[期刊论文] 作者:蔡梦麒,,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本《篇》对原本的注音用字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种调整有的与语音变化有关,有的没有。从切语用字变动的趋向看,本《篇》的注音变动明显受到《字林》音注的影响,所以可...
[期刊论文] 作者:叶静, 来源: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年份:2011
关于《篇》与《说文解字》两部著作的比较,前辈学者已经作了不少研究,其重点在“异文”的问题上。因条件限制,笔者未能得见《原本篇残卷》,故参照《篇》,以及大徐本《说...
[学位论文] 作者:周玲,, 来源: 年份:2007
本論文以本《篇》中所有稱引十三經内容的條目為研究對象,參照清代阮元校刊的《十三經注疏》,對本《篇》引十三經(包括經文和注文)中的異文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整理,旨在為...
[期刊论文] 作者:丁祖, 来源: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年份:2002
丁祖教授西安翻译学院院长,被中央电视台推为,创办了全日制住校生达25000人的中国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校--西安翻译学院....
[期刊论文] 作者:王平,,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06
与大徐本《说文解字》所收籀文对比,归纳并分析了本《篇》中的楷体籀文在构件、笔画、位置等方面发生的变异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贾忠峰,,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本《篇》按照“造字法原则”分为542部,把“以义类聚”和“据形系联”结合起来排列部首。有些字归入两个部,以某个部首字的变体作偏旁的字仍归入该部。各部内的字大体先排...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徵先生为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他大力提倡利用谱牒资料进行历史研究.本文利用考察柳徵成长的家族背景,主张“学行兼崇,不分汉、”的家学渊源,同时展示中丰...
[期刊论文] 作者:韩旭, 来源:北京纪事 年份:201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和聊天,就会让人想起《孟子·告子下》中的这段话。...诗词托困苦  自幼天资聪颖...
[学位论文] 作者:周宗迪,,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7
《燕翼谋录》是南宋王栐有感于当时“祖宗良法美政,俱格不行”而著成一部重要史料笔记。全书记载了宋朝的典章制度一百六十二条目,王栐于制度沿革变迁叙述中,又议其得失,且...
[期刊论文] 作者:卞孝萱,武黎嵩,,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徵先生为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他大力提倡利用谱牒资料进行历史研究。本文利用《京江柳氏宗谱》考察柳徵成长的家族背景,主张“学行兼崇,不分汉、”的家学渊源...
[期刊论文] 作者:申睿,,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1
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通过对原本《篇》残卷重文与本《篇》的字形比较,可以分析总结两种版本之间重文的异同及类别,探究两种版本在重文...
[会议论文] 作者:周立志,, 来源:宋史研究论丛 年份:2014
"斧"说的传布过程经历了从无到有,并逐渐传播开来。在观察视角上,该说则有"由黎入蜀"到"出蜀入滇"的地域变迁。在书写内容上,该说不尽一致,宋太祖画大渡河为界可谓该说...
[会议论文] 作者:傅刚, 来源:中国古典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学术界对《台新咏》版本的关注,较多地放在赵氏覆本与明代通行本的歧义上,而其实赵氏覆本自身却也问题多多。本文就越氏覆本和《四库全书》本、吴兆宜注本进行了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贾忠峰,, 来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本《篇》刊行后,在元明清有多种刻本行世。这些刻本有两个源头:一是元建安郑氏本,元明刻本多据此本翻刻。一是据版翻刻的张氏泽存堂本(又称"朱序本"),清刻本多据此。总体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