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68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何明星,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0
“连类”是书学术研究和著述的主要方式,是他痴迷于新奇有趣现象的独特性情的结果。...书的连类可概括为强调、印证、申发、探微、辨异和明变等不同情形,各种情形都有大致相应的表述方式,不仅层次清楚、论证严密,包含有钱书自己的运思和判断,而且鲜明地体现出他追求通化之学的学术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黄维樑,,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论文比较的对象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和书的《谈艺录》,以及氏1946年36岁或以前完成的其它文学论著。文章依据《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从"原道"到"隐秀",作刘、文论...
[期刊论文] 作者:燕,, 来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0
美籍俄罗斯人纳博科夫与中国的书是二十世纪文化领域里分属西方与东方的两位大师级人物,他们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以及作家学者经历。本文从他们对于文学的理解、对于细节...
[期刊论文] 作者:张建术,, 来源:晚报文萃 年份:2010
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成就显著。有外国记者曾说:“我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
[期刊论文] 作者:陈海银,, 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年份:2010
书先生是平凡的,一生淡泊宁静、勤奋著作;但书先生又是不平凡的,不平凡的是他的学问和成就,更是他“一辈子钟情于书”、甘坐“冷板凳”和走在人生边上的精神。Mr....
[期刊论文] 作者:刘彭恺,,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0
具有高超的英语水平书先生的英文水平,早在三十年代初就闻名于清华大学,连著名的英国汉学家、翻译家李高洁选译的《苏东坡选集》,还要请正在读大学四年级的...
[期刊论文] 作者:黎珂帆,, 来源:剑南文学 年份:2010
自唐“诗史”之说兴,历代评论者甚多.书在、、等著作中,多次阐释了诗与史的关系,强调两者的区别,即“史必征实,诗可凿空”,同时又认为两者相通,即“史蕴诗心,诗具史笔”....
[期刊论文] 作者:邹士方, 来源:资源导刊(河南) 年份:2010
我与书结交于1987年,曾两次去拜谒,他与我长谈数小时之久,却不让我写一个字。我曾收到他寄给我的手札五通,但在1991年冬我遭劫掠,三通手札下落不明(二墨笔,一钢笔)。但遗失的钢笔...
[期刊论文] 作者:高莽,,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10
大学者书离开了神州,爱他敬他的大地顿时出现一块空白。这个空白也许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才能补上。先生是老前辈,他的学术成就,为人功德,社会早有评定。晚年不肯滥用时...
[期刊论文] 作者:金鑫, 来源:新海归 年份:2010
书把中西两大文化系统纳入到自己的视野来研究分析,通过中西同异比较,来最大限度的洞察心性灵魂的奥秘,建造个人的文化艺术世界。...书明显不同于中国文化本位论式的中西比较观,从而逃出了“中体西用”或是“西体中用”的怪圈,而无论是东方西方,古代现代,尽可为我所用,一切中西方的文化要素都是用来阐述自我发现的工具,是用来开拓自我艺术王国和文化帝国的材料...
[期刊论文] 作者:王宁,,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 年份:2010
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上,书的出现确实如不少人所言,是罕见的。有人或许会认为,他的超凡记忆力在这个网络时代已经成为多余,但是我却认为,他的不同凡响之处并不仅仅在于...
[期刊论文] 作者:刁生虎,, 来源:学术探索 年份:2010
书为中国二十世纪罕见的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文化巨人和学术大师。真理之勇和文章之德是其毕生所坚持的学术品格;文学艺术的创作与鉴赏为其兴趣所在和努力方向;以语言为工...
[期刊论文] 作者:曾俊敏,,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0
“化境说”是书先生提出的著名翻译思想,但一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译界常将其归入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忽略了该理论中具有的非传统性特质。实际上氏的化境说内涵十分丰富,...
[期刊论文] 作者:周曼曼,,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书对诗画理论的思考主要得益于莱辛《拉奥孔》的启示,这在文章《中国诗与中国画》中也有说明。先生1961年发表...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一飞,, 来源:前沿 年份:2010
书旧体诗集《槐聚诗存》形式多样,尤以七绝、七律为胜。今遍习其七绝,深参其格律,详论其对仗。七绝本可无对仗,而氏对仗独多。氏七绝对仗有联句对仗、句中对仗。对仗...
[期刊论文] 作者:黎兰,,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书对被抛、良知、独在、...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艳,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2010
书是在波澜壮阔的传统与现代双重变奏的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进行文学创作的,他对人生深刻的忧患感,深沉的文化心理感和深蕴的历史感,使他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现代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王达敏;徐庆年,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0
本文讨论书对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阐释与超越。书的思路是溯源流、观会通、辨同异,并将其转换成为“精神蜕迹”一“文史通义”说。...本文通过书对加赛德的论述上溯狄尔泰的精神科学,追问“精神蜕迹”一“文史通义”成为可能的条件;通过书与海德格尔对于语言理解的比照,进而追问精神科学成为可能的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罗新河,,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0
书的文本,从外在表现形式上看是非体系的,然而从内在精神实质考察,却又呈现出整一性与体系性。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整体论述构架表现出通观圆览的面貌;二、论述内...
[期刊论文] 作者:边童,, 来源:留学生 年份:2010
当代文学大家书和夫人,作家、翻译家杨绛曾在20世纪30年代留学英国牛津大学,他们那段留学经历至今读来令人难忘,亦会给新一代留学生以人生启迪。在图书馆埋头用功,像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