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3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周宁,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年份:2004
马华文学独特性是马华文学文学史的主线 ,它涉及一个艰难的立足点———马来亚地方与民族—国家文学 ,两个分裂的极端———现代性与中华性。本文试图从马华文学的独特性、现...
[期刊论文] 作者:温明明,,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4
“跨界”是在台马华文学的重要美学特征。从血缘上看,在台马华文学与马华文学和台湾文学都有脐带关系;从创作来看,马、台两地的双乡经验,成就了在台马华文学的跨界书写,使之...
[学位论文] 作者:邵韶韶,,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04
本论文以黄锦树的马华文学论述为分析对象,集中处理了他认为存在于马华文学与“中国性”、“本土性”之间的纠葛,并且试图厘清他为马华文学寻觅到的“未来式”身份属性:非民...
[会议论文] 作者:陈鹏翔, 来源: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马华文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从写实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不同世代的作家成就了不同的时代风貌,这支华文文学队伍早已挣脱“中国文学支流”的阴影,建立了马华文学的主体性...
[期刊论文] 作者:范若兰,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年份:2004
战前新马华文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女子教育进步较快,但男子教育和女子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受教育人数、受教育级别、教育经费和教育内容等方面,本文主要从性别视...
[会议论文] 作者:朵拉,, 来源: 年份:2004
2013年8月4日,作为"黔台杯·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终评委主任"的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在获奖作品集里有一篇《当下正是微型小说的时代》强调:"微型小说是微言大义,...
[期刊论文] 作者:温任平,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4
90年代以降,马华文坛纷纷攘攘,从经典的是否缺席到张锦忠的典律论析在不同场合被论及,马华文学经典问题引起广泛注意.本文通过对李有成诗集中"异常句"、"走样结构"...
[期刊论文] 作者:姜安琳, 王列耀,,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4
身为旅台马华新生代作家,黄锦树在马华文学现代性未竟之途中,企图摆脱传统的重负,寻求马华文学的新生。他多次将中国文人纳入其小说创作中,譬如郁达夫、林徽因、章太炎、康有...
[学位论文] 作者:田卓艳,,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04
马华文学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李忆莙从十九岁开始创作以来,笔耕不辍,创作成就颇丰,是迄今为止马华文坛发表长篇小说最多的作家,并多次获得...
[期刊论文] 作者:朱崇科,,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4
铁抗是马华文学史上,尤其是战前五年最杰出的作家,他兼擅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从理论演进角度看,他大致上可被纳入现实主义思潮:一方面他强调对马华文艺的现实化处理,而在抗...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为,,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Back to yield...
[期刊论文] 作者:古远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4
马华文坛新生代中,林幸谦把感性、悟性与知性贯穿于自己的各种文体的创作实践,闪耀着一股奇异的光芒。...
[期刊论文] 作者:马峰,,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2004
马华文学中的族群书写是压制、反抗及融合并...
[期刊论文] 作者:舒勤,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4
马华作家黎紫书用不同的叙述视角与话语表达方式拉开了叙述者、读者与父辈人物的距离,同时为父辈设定的角色进一步暴露了父辈人物的罪恶形象,从而全面颠覆了马华文本中父辈一...
[报纸论文] 作者:丁杨,, 来源: 年份:2004
黎紫书这个名字在中国内地读者中不算耳熟能详,若对海外华文文学保持关注且不曾忽略马来西亚华文(下称马华)文学,大抵对这位今日马华文学极富代表性的女作家不陌生。去年,她的首部...
[期刊论文] 作者:王璐,,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姚拓是重要的马华文学创作者。在《走死运的人》中,他用一种幽默诙谐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荒诞却又有趣的故事。小说中的周志奋是一个"多余人"形象。但是这样的"多余人"形...
[期刊论文] 作者:朱崇科,,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04
有论者指出,小黑(1951-)是20世纪70至90年代马华文坛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既有反映现实的传统,又有艺术技巧的创新。从他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他尝试表述复杂的马来西亚...
[期刊论文] 作者:高嘉谦,,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4
20世纪60年代,一群青年作家崛起于马华文坛。无论是由于时代的召唤还是基于文艺出版的支持,文艺青年的成长和写作客观上具有了一种相对的发展可能。特定的政治转换语境下,青...
[期刊论文] 作者:郭惠芬,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4
20世纪20年代下半期至30年代初期,由于马华文坛盛行南洋色彩的文学,马华新诗作者开始将学习和借鉴的视野转向马来民歌(班顿),从而酿造出一些具有南洋色彩和独特风情的马华新...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以榕,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4
文化适应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学习和扬弃的过程,也是产生新文化和建立新模式的过程.马华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本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关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