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勇,任斌,田中群,, 来源:光散射学报 年份:2006
本文用氢气还原氯亚铂酸钾,以聚丙烯酸钠作表面活性剂合成了铂纳米立方体,得到的铂纳米立方体的边长约为15nm。将铂纳米立方体组装到玻碳电极表面上可以作为SERS基底。以SCN-...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化学进展 年份:2006
其中,化学部9位,他们是:(按姓氏音序)陈懿、冯守华、江明、李洪钟、麻生明、田中群...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模具制造 年份:2006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机械工程专家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教授、厦门大学田中群教授和北京宣武医院汪忠镐...
[期刊论文] 作者:张勇,胡家文,田中群,,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6
在水溶液中用抗坏血酸还原三水合氯化铑得到了形状较均一的聚集态铑纳米粒子.高分辨扫描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该聚集态铑纳米粒子尺寸约为20nm,是由数十个平均粒径为4nm的小纳米粒......
[期刊论文] 作者:蒋利民,黄选民,田中群,田昭武,,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06
采用约束刻蚀剂层技术,以亚硝酸钠为先驱物,通过电化学氧化产生刻蚀剂(硝酸)刻蚀铝,并以NaOH为捕捉剂,在电极模板上形成约束刻蚀剂层.在金属铝表面加工出梯型槽微结构,加工分辨率约为......
[期刊论文] 作者:刘郑,崔丽,杨志林,任斌,田中群,, 来源:光散射学报 年份:2006
本文利用电化学氧化还原循环法粗糙纯Pd电极,以吡啶为探针分子,以632.8nm为激发光源,首次在其上面得到质量较好的SERS谱图,估算得到其表面增强因子可达10^3。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这种......
[会议论文] 作者:崔颜,葛明,顾仁敖,任斌,田中群,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6
以对巯基苯胺(PATP)为标记分子对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的SERS增强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较强的SERS增强是来自于其表面孔洞所产生的电磁场增强....
[会议论文] 作者:崔颜,任斌,葛明,顾仁敖,田中群,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6
以对巯基苯胺(PATP)为标记分子对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的SERS增强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较强的SERS增强是来自于其表面孔洞所产生的电磁场增强....
[期刊论文] 作者:吴元菲,李剑锋,吴德印,任斌,田中群,, 来源:光散射学报 年份:2006
利用电化学伏安方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研究了在-1.0V~0V的电位区间内胞嘧啶在粗糙银电极和金电极表面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电位区间,胞嘧啶通过N3位垂直吸......
[期刊论文] 作者:吴德印,刘秀敏,徐咏春,段赛,任斌,田中群,, 来源:光散射学报 年份:2006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吡啶和水分子分别吸附于粗糙银电极表面的拉曼光谱强度。结果表明,在不发生共振拉曼散射情况下,拉曼强度随电极表面负电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顾伟,崔颜,刘国坤,顾仁敖,任斌,田中群,,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06
利用纯电化学手段获得了具有较强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的镍电极,改进了原有的镍电极表面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0.5mol/L的NaClO4溶液中,结合电化学阶跃技术和循环伏安技术,可以得到合适......
[期刊论文] 作者:顾伟,刘国坤,吴德印,任斌,顾仁敖,田中群, 来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年份:2006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研究了咪唑在镍电极表面的吸附机理和吸附方式,并分别比较了镍电极在加入咪唑前后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和极化曲线,计算了其缓蚀效率。结果表明,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杨熊元,张兵,黄芃,丁月敏,叶鹏,钟起玲,任斌,田中群,, 来源:光散射学报 年份:2006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in-situ SERS)技术研究了甲酸在铂针电极上解离吸附与氧化行为。发现甲酸在铂钉电极上也能自发解离吸附。铂钉电极上CO的氧化峰电...
[期刊论文] 作者:钟起玲,黄芃,张兵,杨熊元,丁月敏,周海辉,任斌,田中群,,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2006
采用循环伏安(CV)法、计时电流法和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技术研究了甲酸在Pt-Ru/GC电极上的氧化行为,发现甲酸在Pt-Ru/GC电极上与在粗糙Pt电极上一样,也能自发解...
[会议论文] 作者:钟起玲,张兵,杨熊元,黄破,丁月敏,王国富,饶贵仕,任斌,田中群, 来源:第十届全国有机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 年份:2006
采用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分别表征了Pt-CNTs/GC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所负载铂纳米原子簇的结构.以CO、CH3OH为探针分子,用循环伏安和电流-时间曲线等常规电化...
[会议论文] 作者:钟起玲[1]张兵[1]杨熊元[1]黄破[1]丁月敏[1]王国富[1]饶贵仕[1]任斌[2]田中群[2], 来源:第十届全国有机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 年份:2006
采用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分别表征了Pt-CNTs/GC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所负载铂纳米原子簇的结构.以CO、CH3OH为探针分子,用循环伏安和电流-时间曲线等常规电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