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14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谢文学,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03
的家世是研究的热点.氏族谱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其祖、曾祖和高祖史无其名的空白,而且还弄清了颍川长社氏的渊源及其世系,纠正了一些史书的错漏,为海内外长...
[期刊论文] 作者:谢文学,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03
的家世是研究的热点.氏族谱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其祖、曾祖和高祖史无其名的空白,而且还弄清了颍川长社氏的渊源及其世系,纠正了一些史书的错漏,为海内外长...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雄, 来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坚持风力与丹采相结合的评诗标准,其侧重点是意怨和词丽两条.通过对意怨的独特解释,形成评价陶渊明和曹操诗的独特视角.在具体地品评诗歌时,体现了刚柔相济的美...
[期刊论文] 作者:樊荣, 来源:新乡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王俭和对江淹的评价有许多不实成分;在诗歌创作上,主张树立“准的”,江淹主张“兼爱”,二者观点相悖;在《诗品》中,对“江淹才尽”事件的记载有着十四年的偏差.存在自相...
[期刊论文] 作者:王发国,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大陆出版了三种"年表",它们代表了行事研究的最新成就.但是,三家年表所存疑义还有不少.仅就仕履而言,即有:在齐代起家为王国侍郎,迁抚军行...
[期刊论文] 作者:王今晖, 来源: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2003
对郭璞《游仙》诗的评价 ,集中体现了他对游仙诗的态度 ,但因《诗品》版本讹滥 ,导致个别地方文字错乱 ,从而给后人解读带来了很大麻烦。李善的曲解和清代学者对的不...
[期刊论文] 作者:王今晖,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3
对于《诗品》郭璞条 ,有两点学界分歧较大。首先是郭璞和玄言诗的关系问题 ,与檀道鸾意见不一 ,从而引起今人争议。实际上 ,、檀二人只是从各自对郭诗不同层面的认...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刘宣如,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03
《诗品》为中国品诗之祖、诗话之源 ,而清诗话则代表了古典诗学的鼎盛与繁荣。本文结合量化分析和学理分析 ,拟把作为源流关系的《诗品》与清诗话略作比较观照。通过...
[期刊论文] 作者:周薇, 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在王粲与刘桢的位次上 ,视刘桢于王粲之上 ,刘勰正相反。他们的观点与评论直接影响到后人的王粲、刘桢之论。文章细析、刘勰在文体论与重要审美范畴上的认识差别 ,阐...
[期刊论文] 作者:汪文学,,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3
《诗品》评陆机诗"有伤直致之奇",关于"直致"一词,《诗品》注者或略而不注,或注而不详。"直致"是六朝习用语,是《诗品》中的一个重要诗学概念。将"直"区分为"直...
[期刊论文] 作者:王今晖, 来源: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对于四言诗论的理解,学界意见不一,而种种解说似乎均未参透氏本意。事实上,若改变长期以来对四言诗简单肤浅的认识,结合先秦至魏晋时期汉语词汇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考察...
[学位论文] 作者:单雪琴,, 来源: 年份:2003
《诗品》作为最早的专论诗歌的理论著作,以“滋味”说中心,对汉魏至南朝齐梁的五言诗作了系统的论述,对重要的...
[期刊论文] 作者:顾农, 来源: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3
诗歌批评的基本思路是认为当下诗坛问题很严重 ,公认的大师并不高明 ,时人取法乎中 ,仅得其下 ;而创作队伍的急剧扩大 ,则造成了水平的普遍下降。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向历...
[期刊论文] 作者:邬国平,, 来源:文献 年份:2003
《诗品》的版本是研究者一直都关心的问题,经前辈学者不断搜寻、研究积累,至曹旭先生《诗品集注》、《诗品研究》(1994年、1998年分别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下称曹著《...
[期刊论文] 作者:黄念然,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3
的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经典,其研究代不乏人.20世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人品第、"滋味"说、批评观,以及与其他经典著作的比较研究等方面.整个研究历程形成了"两...
[期刊论文] 作者:万德凯,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在其《诗品序》中提出了“滋味”的论诗范畴 ,...
[期刊论文] 作者:赵国乾,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0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为其标志之一.作为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建构了完整的、系统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系:提出了"自然英旨"的审美理想,深刻认识...
[期刊论文] 作者:万德凯,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中国古代诗学思想发生在一个儒家诗教与其他亚文化形态诗学观念的张力场中.这种背景下的诗学是不能脱尽诗教思想的支配的.在其中提出了"滋味"的论诗范畴,但笔者...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亮, 来源:呼兰师专学报 年份:2003
的"诗味论"体现了他的诗歌审美理想,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也存在着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
[期刊论文] 作者:孙津华, 来源:平顶山师专学报 年份:2003
以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及其序为切入点,分别从创作时间、创作动机、对象选择、五言诗诸问题及从文体论到作家论的转变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江淹对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并简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