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62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晶,,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宪益、戴乃迭英译《红楼》是最早出版的英文全译本之一,与霍译本并称中文外译的经典,相关研究成果众多,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底本问题较少关注。本文从译《红楼...
[期刊论文] 作者:薛红娟,,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黄小田《红楼》批语得以保存和流传,有赖于葆光的抄录。本文主要研究葆光过录黄小田《红楼》批语的几个问题。首先,从二人的诗歌唱和、书信交往及其对小说的共同喜爱...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晶,,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宪益、戴乃迭合译的《红楼》是最早出版的《红楼》英文全译本之一,与霍克斯、闵福德合译的英文全译本并称中文外译的经典,相关研究成果众多,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
[期刊论文] 作者:张德维,,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本文对夏薇、刘世德《关于〈红楼继振旧藏本的总目》中的观点提出了异议。笔者认为本补抄总目(第1回至第83回)并非如夏文所说依据了一个尚不为人所知的版本。通过比...
[期刊论文] 作者:侯羽,刘泽,,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本文旨在考察《红楼》三个英译本中虚义动词结构使用的异同点以及成因。研究发现,相对于译本和霍译本,乔译本中虚义动词结构的使用在各个方面均占绝对优势。另一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陈毅平,,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红楼》含有丰富的礼貌语言材料,充分体现了礼仪之邦的文化内涵。宪益和戴乃迭的英译本与霍克斯和闵福德的英译本在该书称呼语的翻译...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怡石,,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12
窗词全集笺释》是民国时词学家铁夫对南宋词人吴文英的《窗词》的解读笔记,我们拈出铁夫在其中提出的“缩”(“缩字诀”)加以探究。“缩”是在一阕末尾处转入叙写...
[期刊论文] 作者:婕,,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红楼》之人物塑造极为成功,宛如"人像画廊"。作者曹雪芹在创新之际,亦多从传统资产吸取、转化。曹氏进行肖像描绘时,对相术应有所继承。据脂砚斋批语,《红楼》对古代著...
[期刊论文] 作者:陈寒,,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红楼》传入法兰西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本文通过对《红楼》在法国的翻译、介绍、评价及研究状况的描述性研究,反映了《红楼》在法国的流传命运,指出《红楼》法译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张娅丽,,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黄遵宪钟爱而熟稔《红楼》,受《红楼》的影响很大。他出使日本期间对《红楼》做出了非常准确而精炼的评价,为《红楼》流播日本而笔谈、介绍、引导的功劳,值得关注。...
[期刊论文] 作者:孙雁冰,,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红楼》包含大量的习语,习语承载着一门语言独有的文化信息,所以这些习语为原著增色不少。文章通过对霍译版《红楼》与译版《红楼》中习语的英译进行比较,探讨习语...
[期刊论文] 作者:汪凯茹,余高峰,,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年份:2012
《红楼》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宪益译本更加真实全面地译出原著的韵味。译者以较高的文学素养及翻译技巧运用英文生动再现了《红楼》里的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何卫国,,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1950年到1978年间,香港成为《红楼》电影制作中心。香港《红楼》电影寄托着香港电影人对家国故土的眷念,在主...
[期刊论文] 作者:陈建森,,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2
》是著名学者、剧作家、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曾永义先生继《孟姜女》和《李香君》之后新编的第三部昆剧剧本。这三部昆剧的主人公都是红颜薄命的古代佳丽,其人生命...
[期刊论文] 作者:郭玉梅,,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在法国的传播历时百年,过程坎坷,制约因素颇多。本文探讨了《红楼》在法国的译介、法国人对《红楼》的认识过程、《红楼》在法国的研究历史与现...
[期刊论文] 作者:郑志良,,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红楼传奇序并题词》,书中的内容并非《红楼》戏曲的题咏,而是《红楼》小说的题咏,其中俞思谦《红楼传奇序》以及姜宁、祝崧三、蔡任等人的“题红...
[期刊论文] 作者:许隽超,,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后红楼》是《红楼》的第一部续书。本文通过考察左辅《念宛斋书牍》、光绪《毗陵吕氏族谱》及《后红楼》题词等材料,认定白云外史为“毘陵七子”之一的吕星垣,即《后...
[期刊论文] 作者:秋荣,,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老舍先生反对在小说中运用陈词套语,拿曹雪芹名著《红楼》做筏子。他这样批评说:看《红楼》中描写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
[期刊论文] 作者:冯全功,,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2
本文借用广义修辞学中修辞原型的概念探讨了《红楼》书名中的修辞原型及其英译。红、红楼和是《红楼》书名中的三个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修辞原型,分别象征生命之美的...
[期刊论文] 作者:安晓云,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2
本文基于德国功能理论的目的论,对《红楼译本中粥的翻译做了分析,发现译本在翻译粥食类时,基本采用了直译的方法,没有太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根据目的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