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0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成坚,, 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2007
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是当代北爱尔兰最具影响力的诗人。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爱政治对立和北爱宗派冲突的历史语境中,希尼的诗歌创作凸显了当代诗人对于诗人的社...
[期刊论文] 作者:李成坚,邓红,, 来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7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理论视角,分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的英译版《贝奥武甫》中的两种“杂合”现象:译者文化身份的杂合和语言的杂合,最...
[期刊论文] 作者:李成坚,邓红, 来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7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理论视角,分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的英译版《贝奥武甫》中的两种“杂合”现象:译者文化身份的杂合和语言的杂...
[期刊论文] 作者:邓红,李成坚,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本文旨在梳理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阐述它与翻译的紧密关联。本文认为翻译过程是一种源语、译语、异质文化及译者身份的杂合过程,“杂合”、“第......
[期刊论文] 作者:邓红,李成坚,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7
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往往会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文章通过......
[期刊论文] 作者:邓红,李成坚,,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年份:2007
本文旨在梳理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阐述它与翻译的紧密关联。本文认为翻译过程是一种源语、译语、异质文化及译者身份的杂合过程,“杂合”、“第三...
[期刊论文] 作者:邓红,李成坚,,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7
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往往会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文章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