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8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雄增, 来源:世界肿瘤杂志 年份:2006
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20多年,肿瘤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从基因和分子水平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异,认识到......
[会议论文] 作者:朱雄增;, 来源:第七届全国诊断病理暨肿瘤治疗相关的病理指标检测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20世纪70年代前,肿瘤生物学研究处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当时认为肿瘤不同于正常组织是由于肿瘤细胞生长失控而处在不断的周期性分裂中,肿瘤细胞分裂速度加快,且肿瘤细胞在一定...
[期刊论文] 作者:朱雄增, 来源: 年份:2006
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肿瘤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从基因和分子水平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异,认识到大多数肿瘤是体细胞突变导致后天获得的遗传性疾病,对癌症本质是一种遗传性疾病(can......
[期刊论文] 作者:纪元,朱雄增, 来源: 年份:2006
黏液素(Mucin)是一类具有复杂糖基结构的大分子糖蛋白,它在上皮细胞表面形成一层选择性分子屏障,并参与信号传导.随着肿瘤的形成和进展,黏液素表达或糖基化发生改变,并影响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转化、黏附,浸润和免疫监视.因此黏液素被用作肿瘤的诊断标志物,并......
[期刊论文] 作者:朱雄增,李小秋,, 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朱雄增,李小秋,,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杨文涛,朱雄增, 来源:世界肿瘤杂志 年份:2006
本文结合近年来妇科病理诊断领域的新进展,从妇科细胞学、交界性肿瘤诊断进展、子宫内膜癌的分型、外阴和阴道间叶源性肿瘤、免疫组化在妇科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侯英勇,朱雄增,, 来源:肿瘤研究与临床 年份:2006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新近得以深入认识的肿瘤,尤其在GIST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获得的重要进展被迅速运用到临床诊断及治疗中,使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GIST的分子遗传学...
[期刊论文] 作者:侯英勇,朱雄增, 来源: 年份:2006
CD117是由c-kit基因(4q11-q21)编码的Ⅲ型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目前CD117已成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不可缺少的参考指标.大部分病理医师对CD117的认识是从GIST开始的,可能会认为CD117是GIST的特异标记物.而且,最初认......
[期刊论文] 作者:陆锦标,朱雄增, 来源: 年份:200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一类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左右.DLBCL的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极具异质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可能并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病种。......
[期刊论文] 作者:侯英勇,朱雄增,,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200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名称提出后,其概念和内涵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演变。在广义的GIST概念影响下,将GIST诊断为平滑肌肿瘤、可能平滑肌肿瘤、...
[期刊论文] 作者:朱雄增,侯英勇, 来源:肿瘤研究与临床 年份:2006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概念提出后,其内涵几经变更,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才得以明确GIST是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的肿瘤,不同于消化道真正的平滑肌或神经源性肿瘤.由于GIST分子靶向治疗的成功,GIST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GIST......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纾宜,朱雄增,,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年份:2006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组织发生。方法结合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应用HE、嗜银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对6例鼻腔鼻窦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诗敏,朱雄增,, 来源:中国癌症杂志 年份:2006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鼻腔淋巴瘤中较为常见、恶性程度高且预后较差的病种。因此,了解其发生发展、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雄增,朱晓丽,, 来源:实用肿瘤杂志 年份:2006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达国家中,甲状腺癌约占所有癌的1%,每年全世界约有122000例新发病例。甲状腺癌发病率在世界不同地区差别较大,男性发病率约0.845.0/100000......
[期刊论文] 作者:卢朝辉, 来源: 年份:2006
大会报告主要内容为WHO肿瘤分类、副神经节瘤等与外检相关的难点讲解,也有分子病理学的临床应用进展及实验病理学等,陈杰、朱雄增、邓仲端教授等20...
[期刊论文] 作者:姚宏,王全红, 来源: 年份:2006
会议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大会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陈杰教授和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朱雄增教授作了学术报告,题目为副神经节瘤、少见类型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和软组织的假恶性病变...
[期刊论文] 作者:陈莲,汪寅,朱雄增,,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年份:2006
目的探讨毛细胞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观察3例毛细胞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的光镜形态,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D34、Ki-6...
[期刊论文] 作者:福建省医学会病理学专科分会, 来源: 年份:2006
会议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由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朱雄增教授作关于胃肠间质瘤诊断和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新进展、南通瑞慈医院蔡德巍教授作前列腺癌病理新进展和冷冻切片诊断工...
[期刊论文] 作者:陈彤箴,李小秋,朱雄增,, 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份:2006
患者男性,76岁,因左耳后肿块50年、右口角歪斜1年、左颈肿块7个月入院。体检发现左肋腺内肿块,质硬,固定,直径4cm,并发现左颈肿大淋巴结1枚,直径2cm,CT示左肋腺团块影,似结节融合,密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