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44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伍姣丽,,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朱英诞,作为一个文学史鲜有提及的诗人,其作品大多处于手稿状态,研究朱英诞的文章可谓凤毛麟角。朱英诞的旧体诗几乎没有公开发表过,这一领域的研究至今仍是空白状态。本文从...
[期刊论文] 作者:钱韧韧,,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3
朱英诞的诗歌语言淡雅、纯净,具有自由和自然的新质。这种新质有着古典诗语和现代词汇的巧妙融合,关乎"古典与现代互涉的美学"。一方面,朱英诞将"自然"作为书写对象,有"回归...
[学位论文] 作者:倪贝贝,,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本文着眼于朱英诞对新诗本质特征和形式要求这两个关键问题的界定,从本质论、形式论和诗学渊源三个角度来展开对朱英诞诗论的阐释及意义的探寻。通过对诗人基本理论主张的整...
[期刊论文] 作者:王梦洁,,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3
朱英诞先生的《游子谣》是一首抒发游子思乡之苦的佳作,但目前知道它的人并不多。本文先采用细读法对诗歌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与戴望舒先生的同名作品进行了一个简单比较,希...
[期刊论文] 作者:陈靖华,, 来源: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朱英作为明代中期政治舞台上的名宦,出生于“家籍戎偏桥卫”的军籍家庭。其弟弟朱惟庆又曾经从军于偏桥卫,故其对所谓“苗蛮”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较为熟悉,这与他后来出任总督...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龙,程继龙,, 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2013
出于多方机缘,朱英诞走近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找到了新诗创作的切入点。他领悟了象征主义心物感应的精义,获得了重新感知世界的方法;象征主义的暗示法启发他将意象提升为一种...
[学位论文] 作者:罗燕玲,,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朱英诞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名现代派诗人,师从林庚与废名,并深受二者赏识。他曾以林庚作序的《无题之秋》在三十年代的北方诗坛崭露头角,之后更活跃于四十年代沦陷区的文...
[期刊论文] 作者:郑婷,徐慧,,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朱英诞作为一名笔耕一生的诗人,三千多首诗作中不乏以"母亲"为主题的作品。本文将选取《追念早逝的母亲》和《怀念母亲》两首"忆母...
[期刊论文] 作者:徐静,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3
诗人朱英诞笔耕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却又持久被淹没,公开发表与出版的作品也十分有限,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他的诗歌《苦雨》正是诗人笔耕一生、坎坷...
[期刊论文] 作者:张卫东,,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3
人物名片:朱英先生,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近代史学家。1956年生于湖北武汉。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期刊论文] 作者:刘金花,,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3
朱英诞(1913-1983)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位沉默而多产的诗人,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登上中国新诗坛开始,他便创作出了众多的优秀篇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他的诗歌用语...
[期刊论文] 作者:刘畅,,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苦雨》是诗人朱英诞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歌,集中反映了他在时代重压和文化夹缝中艰难前行的孤苦与困惑。诗歌运用了独特的对话体式,将多变的自由句式和齐整的韵律结合在一...
[学位论文] 作者:马雪洁,,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3
作为在新诗道路上跋涉的同路人,废名与朱英诞在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上都有较大的相似性,更有各自突出的艺术个性。本文试从诗歌语言、诗歌意象以及诗歌审美趣味三个层面对废名...
[期刊论文] 作者:朱英富,漆姚敏,, 来源:世纪 年份:2013
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工作人员在湖北武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研究所采访了朱英富院士,访谈中,他畅谈了在交大的学习生活和师友,还有他一生钟爱的舰船工作。谦逊...
[期刊论文] 作者:朱英富(口述),漆姚敏(整理), 来源:世纪 年份:2013
朱英富,1941年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1958年考入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1968年分配至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第七〇一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70I所研究室主任、...
[期刊论文] 作者:苗瑞丹,, 来源:时事(时事报告初中生版) 年份:2013
72岁的朱英富是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总设计师。写他的事迹很难,原因是他一辈子的工作都与“绝密”有关,能公布的材料很少。但如下的资料是有的:朱英富生于上海,是家里的...
[期刊论文] 作者:黄肖嘉,,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尹湛纳希小说《泣红亭》中提到的“洋商”朱英的形象体现出作家对异国的看法。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个案表述,是清末中国人“羡憎情结”的产物。作家在注视并言...
[期刊论文] 作者:罗小凤,,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3
"诗言志"和"诗缘情"两种学说素为中国古典诗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世纪30年代以废名、何其芳、卞之琳、林庚、金克木、朱英诞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却在重新考察与阐释古典诗...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电气技术 年份:2013
以中国工程院朱英浩院士为主任委员的技术鉴定委员...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电气制造 年份:2013
以中国工程院朱英浩院士为主任委员的技术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