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朱寿桐,男,1958年出生于江苏盐城。1974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做过民办教师,大队农业技术员、团支部书记等。1979年考入江苏师范学院屮文系,后毕业于苏州大学屮文系,获文学学...
[期刊论文] 作者:伊人,,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15
11月4日-6日,澳门大学特聘教授朱寿桐先生与海外知名学者陈瑞琳女士到汕头和潮州进行为期两天的文化考察。11月4日晚上,朱寿桐教授在韩山师范学院举行文学讲座,题目为《网络...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15
2015年2月,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朱寿桐教授主编的《论王蒙的文学存在》一书。该书收集了20多篇研究王蒙的论文,论文出自澳大授予王蒙荣誉博士学位时以及王蒙任澳大驻校作家时...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15
11月4日-6日,澳门大学特聘教授朱寿桐先生与海外知名学者陈瑞琳女士到汕头和潮州进行为期两天的文化考察。...
[期刊论文] 作者:翟猛,,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15
朱寿桐认为"鲁迅,其实已经超越了一般文学研究对象的范畴,成为我们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一种多面体的精神资源。新世...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15
会议由该校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朱寿桐教授主持。暨南大学副校长、文艺学学...
[期刊论文] 作者:朱寿桐,,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15
1.向阳:光的歌者如果要探究来自南投的诗人林淇瀁,为何要取名为向阳,这可能会引起许多人的骤然紧张。在一定的政治语境下,这是一个俗之又俗俗得十分安全的名字,在一定的民族...
[期刊论文] 作者:朱寿桐,,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5
误读是文学接受、文学鉴赏、文学研究中的一种相当普遍的文化现象,其基本理论及其文化奥秘已经为西方阐释学和接受理论以及类似的文化学学说所揭示。但从现当代文学史的基本...
[期刊论文] 作者:朱寿桐,,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5
中国新文化已经走过100年的曲折而辉煌的历史。虽然它正在被经历,被体现,被建构,但它过去的历史也迅速成为记忆的对象,成为记忆的内涵甚至是记忆的方式。新文化的历史毕...
[期刊论文] 作者:朱寿桐,,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学功利主义在文学理论范畴一直是被否定的对象,但在文学文化建设,尤其是地域文化建设方面,文学功利主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特别是在社会事功的建构之中,文学功利性的讲求...
[期刊论文] 作者:朱寿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2015
在通行的学术表述中,直接导源于五四文学革命的中国新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产物与核心内容。不过,随着新文学运动研究的深入,中国近现代文学一体化学术思维的逐渐...
[期刊论文] 作者:朱寿桐,,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5
王蒙作为文学存在的主体,在汉语新文学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其新近出版的心灵自传体长篇小说《闷与狂》以及其他的一系列自传体作品,为汉语新文学史提供了有意义的学术资...
[会议论文] 作者:朱寿桐;, 来源:“文化记忆:时代、历史与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5
中国新文化已经走过100年的曲折而辉煌的历史.虽然它正在被经历,被体现,被建构,但它过去了的历史也迅速成为记忆的对象,成为记忆的内涵甚至是记忆的方式.新文化的历史毕竟是...
[期刊论文] 作者:崔彪, 来源:大观 年份:2015
朱寿桐在《民生新闻概论》一书中对民生新闻作了如下定义:民生新闻就是就是在党的新闻政策指导下,更多、更贴切地关注民生民情的当代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中宇, 朱寿桐,,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郭沫若最早提出“内在的韵律”,由于概念存在逻辑矛盾,随后演变为“内在节奏”“情绪节奏”。但“情绪”波动性很大、变幻莫测,通常并不像潮起潮落一样规则有序。要考察是否形成......
[期刊论文] 作者:朱寿桐,杨青泉,,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5
如果说整个中国的文学评论是一部大型的交响乐,澳门文学评论显然是这部交响乐不可或缺的乐章,它不仅与整部交响乐和谐共鸣,而且奏响了自身独具魅力的旋律,发出了独特的声音。...
[期刊论文] 作者:陈廷湘,谢地坤,陈卫平,朱寿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2015
编者按:新文化运动标志着科学与民主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接受,更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与启蒙意义。但在近二十年的某些所谓"反思"当中,...
[期刊论文] 作者:陈延湘;谢地坤;陈卫平;朱寿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新文化运动标志着科学与民主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接受,更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与启蒙意义。但在近二十年的某些所谓“反思”当中,其开辟中华民族新文化前进方向的形象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颠覆。今年恰逢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为正本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