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曹庆鸿,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8
陶渊明仕宦理想的诗意化表达曹庆鸿吴云先生曾说:“陶渊明这个貌似旷达的老先生,即便在临死的时候,他思想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未解决,他的‘猛志’也未完全磨掉。”①那么,陶渊明...
[期刊论文] 作者:胡大雷, 曹庆鸿,,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1996
胡大雷、曹庆鸿著文评述,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有一种传统的古代小说史写法被打破的感觉",其学术个性是显而易见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曹庆鸿,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从《史记》的具体叙事与“太史公日”中,可以概括出司马迁所认为的各类历史人物悲剧产生的原因,共11类,总结出司马迁是如何从社会与个人性格两方面来分析悲剧发生的原因的。由之......
[期刊论文] 作者:曹庆鸿,,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陶渊明的归隐,既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又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较深。在动荡不安的晋代,他的归隐应该说是一种睿智的选择。在返归自然,与劳动人民相结合...
[期刊论文] 作者:曹庆鸿,,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刘邦是人们极为熟悉的历史人物。他在群雄纷起的秦汉之际,以自己的谋略和勇气,逐渐吞并诸候,成就霸业,建立了刘汉王朝,成为大汉帝国的开国君主,威仪赫赫,人们服从他,羡慕他,...
[期刊论文] 作者:曹庆鸿,,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而独特的人物。他平淡古朴却又不止于平淡古朴;其自然真淳,却又朴茂渊深。他归隐田园貌似淡泊,却又不止于淡泊。平淡中寓深刻,淡泊中寓...
[期刊论文] 作者:曹庆鸿,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之悲情与解脱,即:生的思索,生的悲哀与生之解脱。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并没有寻到真正的自由。生活的艰辛,对世俗的关注与无力,及对宇宙自然永恒无限性的感悟,使他更加感到了人类的渺小与悲哀。人生短暂,他既不能赞同儒家的“固穷”、“守道”......
[期刊论文] 作者:曹庆鸿,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陶渊明是复杂的,否则不可能造成其诗歌之丰富与深厚。但陶渊明基本性情却是风流飘逸的,多情敏感的。即使于矛盾痛苦中,也常露其本性。所以施德操论云:“人见陶渊明自放于田园诗酒......
[期刊论文] 作者:曹庆鸿,尹琳,,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西方的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表现了对人自身的深刻觉醒,他要人类自己拯救自己。那么中国的陶渊明宣告“桃花源”的失踪,在当时社会,又预示着什么呢?它表现了作家怎样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