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3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顾佳, 李嫣,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宋代临川吴沆著有《易璇玑》三卷,呈现丰富的易学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吴沆易学思想中显现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君臣政治论;第二,赋税养民论;第三,刑狱法治论;第四,战争攻伐论;第五,辩证哲学论。...吴沆以“易理服务社会人生”为宗旨,对《周易》的象数原理、哲学内涵以及文化价值进行了全方位考察、探究,形成了系统、独特的易学思想观念,为宋代易学的向前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安泽, 来源:国学学刊 年份:2022
在当代哲学家中,成中英以重视易学研究而著称.他首创易学源头说,为中国哲学史别开新局.成氏立足于中国传统的易经哲学,又援引、运用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易学,开创了现代易学研究的新范型.成氏主张,易学是...“易的本体论”和“易的方法论”的融合、结合.显见,其易学思想体现了在中西会通基础上对传统易学创造性诠释的理论旨趣.他提出“象、数、义、理一体同源论”,其易学理论对传统易学的象数派、义理派来说,既是综合和整合...
[学位论文] 作者:尹辰霆,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22
清代易学的发展与清代学术的整体发展历程是统一的。清代初期,清廷延续元明旧制仍以程朱易学为官学,学界集矢于考辨宋儒图书真伪,指出宋儒图书之学应是袭自道家。...清初诸儒辨伪图书所运用的考据方法为之后易学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乾嘉易学循着清初易学路径向上翻越宋易,回归汉代易学,惠栋、张惠言等人通过对汉易的整理和解读,使得汉易大观重现。...
[期刊论文] 作者:黄玉顺,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22
“情感儒学”思想在易学上的体现可称为“情本易学”,即将“情感”观念一以贯之地落实在对《周易》的诠释之中。由此,情感儒学展开了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境界超越论和自然生态论。...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建基于“人是情感的存在”命题,旨在揭示作为心灵主体的人的情感主体性在《周易》中的体现。...情本易学的境界超越论揭示《周易》所蕴含的境界超越观念,即人的存在的心灵境界特征,以及这种境界是如何通过情感主体的自我超越而实...
[学位论文] 作者:袁泽宇,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22
苏轼的《东坡易传》集中体现了苏轼的易学思想。...学界对苏轼易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对于苏轼易学思想本身分析程度不够:一方面,从内容看,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宇宙生成观”、“性情说”和“苏轼易学与苏轼其他学说的比较”这三方面;另一方面,从理论深度来说...,学界对苏轼易学的研究理论分析深度不足,少有关注苏轼在建构“本体论”方面的端倪。...本文立足于《东坡易传》,结合苏轼的其他易学有关论述,从苏轼生活的时代背景...
[期刊论文] 作者:温海, 来源:孔学堂 年份:2022
王阳明易学思想文本内容不多,目前学界已有论文对文本的运用重复率较高。...本文基于《周易意》意哲学的角度研讨阳明易学相关材料,力图穿透学界之前对阳明易学的文本诠释,并借助《周易意》意本论哲学境界来领“悟”阳明易学材料与其心学哲学的内在...
[期刊论文] 作者:宋锡同,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蔡元定基于邵雍先天易学既有象数模式与图式展开的诠释, 重在正面理解与阐释.他作《皇极经世指要》, 指出邵雍先天易学源于“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 并以“六十四卦方数图”阐释该图中的先天学, 以“经世衍易图...” “经世天地四象图”阐释先天学之太极观念, 又以“经世一元消长之数图”与“经世四象体用之数图”概括先天学.他的阐释与朱熹对邵雍先天易学的疏解、发挥有明显的不同.他的见解推动了先天易学在学术史上的流传,...同时也驳正了后人对先天易学的诸种曲解与误读....
[期刊论文] 作者:宋锡同,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22
俞琰对邵雍先天易学的发挥,以阐发《周易参同契》的丹道理论为关键环节.他通过诠释先天图式,论说了由"身中之易"返"先天之易"、"披阐先天图环中之极玄"、"降心火于气海"等思想,对丹道炼养的时机、入手处、关键方法等进行了理论说明...,从而建构了一个由后天复归先天的道教易学体系.由于俞琰旨在阐发丹道理法而非解释先天学本身,他对先天学的论说偏离了邵雍的本意.清初学者猛烈批判先天易学,实与俞琰等人的发挥不无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廖娟,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22
晚清经师曹元弼的经学研究在当时具有典范性的意义,近年来受到学界重视.在易学领域,曹元弼与其师黄以周之间的传承关系并不像以往研究认为的那样紧密,二人存在为学风格与具体立场上的差异.另外,曹元弼在《周易学》...《周易郑氏学笺释》《周易集解补释》三部作品中,表现出对惠栋、张惠言、姚配中三人释易体例的推崇,说明曹元弼易学属于乾嘉学术在清末民国的余绪.其易学研究存在对汉儒旧训"不论是非"的保守特点,也有因"好博闻"...
[期刊论文] 作者:张嘉宝,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22
苏轼易学的本体分为“简易”“变易”“不易”三个方面,其内涵为“秩序自然义”“变化化生义”和“生生不已义”。苏轼的易学核心思想在文学中可以阐释为“随物赋形”之自然,“执一不变”之生生不已等。...
[学位论文] 作者:陈彦杰,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22
如果是对汉代哲学思维水平评价不高的成见,导致了以往对汉代哲学史、易学史研究的相对薄弱,那么,在宋代哲学史与易学史的研究中,反倒是由于过分关注哲学思维水平较高的宋明理学,而有意无意忽视了对其他思想的深入探索...
[期刊论文] 作者:姜含琪,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22
紫柏真可在晚的儒释会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学说以“心”作为立论纲宗、融摄三教.就易学诠释而言,真可在承认“文字见道,心通三教”的基础上,以名异实同为解经原则,用一心统摄三家,以《易》之经传为诠释对象...
[期刊论文] 作者:廖海华, 来源:平顶山学院学报 年份:2022
与汉易重视“天道”“天象”不同,王弼易学的重点在于“人事”.王弼之所以能够对《周易》卦爻辞的“人事”做出新的诠释,得力于其对“情志”概念的灵活运用.根据其“情志”论,卦爻辞中关于人之行为活动的诸项内容被还原到主体情志的层面...,获得了内在性的理解.尤其是卦爻辞中所包含的告诫之辞被转化为关于主体如何根据义理来改变自身情志或顺应他者情志的引导,从而具有工夫论意义.在王弼易学中,“情志”论是贯通卦爻系统与卦爻辞的关键环节,为卦爻辞中的...“人事”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理论纵深,具有极高的易学史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廖海华, 来源: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2
朱子的“《易》本卜筮之书”命题在近世东亚易学史上影响深远.在朱子卜筮说的基础上,日本儒者伊藤仁斋结合其所创“古义学”中严斥卜筮的观念,试图将《周易》分割为“卜筮家之易”与“儒家之易”,进而甚至质疑《周易...》的经典地位.伊藤东涯继承仁斋易学观,但对其观点的过激与疏略之处多有调整与完善,他认为卜筮之《易》有一逐步义理化的演变过程,据此重建了古义学派易学体系.古义学派易学一方面将朱子易学作为最重要的对话资源,...
[期刊论文] 作者:林辰,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易学“二元三维,大道侨易”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学科互涉的重要性,具有超学科意义;因其极具创新意识和学术自觉,为当代比较文学跨学科性的界限问题、跨文化问题提供了颇具新意的理论借鉴和启示.从研究实践上看,侨易学日益成为一门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型学说...
[期刊论文] 作者:李圣强,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22
《易传》是汉代易学的思想基础与理论依据,汉代易学在宏观上参与了两汉统治秩序的构建,体现了儒学作为汉代统治思想的政治性意义;在微观上基于天人感应、阴阳灾变的神道设教体系的建立发挥了其借阴阳灾异占验、吉凶祸福预测对国家治理予以指导和调节的工具性作用...;在汉代易学的政治实践过程中彰显了其对理想政治制度的追求与探索,肇始于《周易》古经和周初先王的儒家德治思想体系也在汉代...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军,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以姚配中为例,论述了以“元”为核心的乾嘉易学哲学体系建构.姚氏秉承乾嘉学派易学传统,以郑氏易为宗,会通汉易,从“元为万物之元”论及“元为《易》之原”,再到“元为五经之原、周秦百氏之原、《月令》明堂历律之原...哲学体系.以姚配中为代表的乾嘉学者所理解的“元”概念,内含儒道两家意义,既是形上之道,又是未脱离形下的气,抽象而具体,可感可证,与宋代“太极”或“理”概念比较,似乎更为接近“真实”的外在世界.以此建构的易学哲学体系...
[学位论文] 作者:吴星岸,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22
汉代易学与天文历法之间的关系是汉代经学史以及汉代天文学史上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古代学科界限并非很分明的情况下,许多易学家同时也是天文学者,历法学者,并且他们...
[期刊论文] 作者:顾远, 来源:民主 年份:2022
<正>方,一位20世纪30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曾在上海追随陶行知,创办了“流浪儿工学团”,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教育工会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笔者和方相识,是1964年世界科学北京中心在北京召开的北京科学大会上。会议的教育组,北师大党委书记程今吾是代表,方和笔者是列席代表。从此笔者和方有了交往。...
[期刊论文] 作者:黄黎星,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末代帝师、“同光派”重要诗人陈宝琛,在其诗词、制艺文、奏议及其他各体文中,曾引用诸多与《周易》相关的辞句典故和义理思想.这些易学内容,延续了传统文化历史影响,也融汇了其自身的独特感情,还留下了风云变幻时代的印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