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66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何艳华,,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联系李的个性特点和理论主张.评述李文学批评的风格。李的批评诚恳、亲切、耐心,没有棒喝的神气,只是叮咛推敲。在社会批评独尊的情势下,李不计较别人的毁誉,坚持...
[学位论文] 作者:王颖,,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2009
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颇具特色的批评家,他写了大量的批评文章,其中以结集出版的两部《咀华集》最为著名。“咀华”即含咀英华,李的批评态度实际上就暗含在...
[学位论文] 作者:李泽君,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2009
是我国现代话剧史上著名的剧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创作和改编了话剧剧本近50部,其中包括正剧、喜剧、传奇剧等多种样式。李的话剧理论探索与创作实绩,为我国现代话剧的成...
[学位论文] 作者:欧阳振兴,, 来源:汕头大学 年份:2009
的《咀华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艺理论批评中卓然不群,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文艺批评尊社会——历史批评为正宗,学界一直对重视文学性、人性的李吾等的“京派...
[期刊论文] 作者:杨婧,, 来源: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限制中求自由,是李文学批评的双重性原则。他主张在批评中以'自我'为基础,以'自我的实现'为目...
[学位论文] 作者:张志青,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2009
以独特的“印象式文学批评”而为人们熟知,然而,对于文学创作,他不仅在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领域都有建树,而且还得过一些“大家”的赞誉与好评。纵观其一生,李与戏...
[期刊论文] 作者:文广会,, 来源:理论导刊 年份:2009
是20世纪30-40年代独树一帜、卓尔不群的文学批评家。李的印象式的文学批评具有人性化、开放性、艺术美三个方面的特征。他的文学批评自30年代始至今都具有很强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 政,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09
的文学批评常被人归诸印象主义批评。而事实上,印象主义充其量只是其文学批评的表层风貌。...就其批评理论渊源而论,李不仅接受了法朗士等人的印象主义批评尊崇批评主体直觉印象的理论主张,同时更吸收了以圣·佩韦为代表队的实证主义批评的科学求实精神。...就其批评的特质而言,李的文学批评,既饱含着独特而富有灵性的艺术感悟,也表现着对批评对象准确而独特的理性分析。主体的直觉印象与理性分析的完美融合,构成了李...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传媒 年份:2009
采访《都市时报》总编辑赵的那天下午,窗外下着雨,赵那温文尔雅的笑容让室内的气氛十分融洽,笑起来眯着眼睛、抽着云南水烟的他告诉记者:“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李鸿章”。...试想,一个和记者部主任争执而摔杯子的赵,一...
[期刊论文] 作者:韩伟,杨晓燕,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09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上,李的文学批评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真实存在.他那散漫洒脱的印象随感式批评和讲求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现代批评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期刊论文] 作者:王衡,,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9
"人性"一词在李的文学批评中出现频率甚高,而且在审美鉴赏中,他常常用特定的人生去诠释抽象的人性。由于"人"在意识形态层面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呈现,因此在李的文学批...
[学位论文] 作者:王华青,,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9
当李对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现实主流游离不定而找不到实际归宿之时,1931年,他靠着父执辈和亲朋好友的帮忙得以成功出国。在法国留学的两年时间里,一方面,他日夜研读福楼拜、...
[学位论文] 作者:胡少山, 来源:山西大学 年份:200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批评家、翻译家和学者,李在戏剧、批评和翻译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小说、散文领域也颇有建树。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状况来看,针对李...
[期刊论文] 作者:张超显,, 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是中国现代批评史上比较独特的批评家。他的批评主要是沿承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感悟”等方法,同时借鉴吸收现代西方文论中的印象主义批评,强调批评的独立性和文学性,注...
[期刊论文] 作者:王衡,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09
《咀华集》和《咀华二集》的问世使李成了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批评家。他以审美鉴赏的方式品评作品,并把批评作为一种艺术再创造,使印象的表达成为自我表现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陆,, 来源:世纪 年份:2009
最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的哲嗣陆先生就《世纪》2009年第5期刊登的何殿奎《我在秦城监狱监管的特殊人物》一文致信本刊编辑部,对何文有关陆定一的史实提出批评...
[期刊论文] 作者:朱国林,隆娥,刘伏玲,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施肩选择施仙岩作为道教修炼之所的原因在于:修炼之所一般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选择西山,符合道教发展的历史轨迹;西山附近的游惟观已成一片废墟,破庙难以容身,施肩只得...
[学位论文] 作者:王申婧,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09
(1906-1982),笔名刘西渭,是活跃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京派作家之一,他的一生作品颇多,涉及小说、散文、戏剧、翻译及法国文学的研究等多种文学形式,同时更在文学批评方...
[期刊论文] 作者:唐,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年份:2009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8-0122-02  作者简介:唐(1959.4-),女,工程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事办工作,研究方向为中西方文化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白,李,, 来源:数字生活 年份:2009
迷上摄影已经很多年了,为了拍出好照片,缩衣节食,不断地购置新的摄影器材,随其他影友东奔西走,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不理想。久而久之,李悟出了些道理:自己无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