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429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曾小凡,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23
带有夏良胜作者本人强烈的“致君”意图,表面上是对《中庸》的诠释,实际上广引经史,依托经典权威,以期言说对象——明世宗能够察人伦、明天道,遵祖制、学圣贤、继道统,从而“即于道”、“达于治”,成为一代明君,甚至夏良胜以尧舜期于明世宗...在夏良胜看来,儒家之道至尧舜而极,乃天下之正道,其以圣贤之学为本,以帝王之治为用,本用兼备,内外一贯,圣贤...
[期刊论文] 作者:李煜东,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23
杜甫“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的游山追求,与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志向一样,最终未能真正达成。...
[期刊论文] 作者:黄学义, 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2023
他希望风云际会,经世济民;如不能,则名因“文章著”,也感到自豪;即使能显达,还要靠“述作”“经济策”等文人特有的方式来实现“致君尧舜”的理想。...
[期刊论文] 作者:魏衍华,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3
孟子“仁政”是对上古三代时期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其中“尧舜之道”是“根”,“三代之治”是“脉”,“周孔之教”是“魂”,并决定它成为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圣贤集体的智慧结晶。...
[期刊论文] 作者:李悦宁, 姚春鹏,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23
孟荀“成人之道”的差异性体现在“得其养”与“以伪饰性”的内外路向以及“人之巧在心”与“善假于物”的律己路向这两方面,相同性则都承认“凡人皆可为尧舜禹”,且都强调以“抑恶扬善”为目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2023
经过与山东、江苏徐州、浙江海宁等地画像石的比较分析,可初步认为高淳固城东汉画像砖上的历史故事有“尧舜禅让”“有虞二妃”“荆轲刺秦王”“梁高行”“孔子见老子”“秋胡戏妻”“楚昭贞姜”“太子申生”等。...
[期刊论文] 作者:方翎曦,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23
他修齐治平、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与其多遭贬黜,悲戚惨淡的生命际遇交织,形成了其一生难以缓和的矛盾。政治上的怀才不遇与生活中的无所适从,使得苏轼不得不发出“吾生如寄耳”的感叹。...
[学位论文] 作者:孔祥林, 来源:燕山大学 年份:2023
山西作为尧舜之乡、晋国古都,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
[期刊论文] 作者:胡祥琴,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23
这一历史书写体现了曹魏禅汉的理论主张,即借助尧舜禹禅让故事阐释“天命不于常,帝王不一姓”等易代思想的历史合法性。该书写极力彰显曹丕才德,试图从理论上阐明非血缘继承的合理性。...
[学位论文] 作者:饶万巧,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23
《唐虞之道》以上古帝王尧舜禅让的故事为蓝本,构设了一幅以禅让为核心的政治蓝图。简文作者通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