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李雯,, 来源: 年份:2009
叶兆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界一个颇为独特的存在。他是一个无法被“类化”的异端。一直以来,评论界对叶兆言的研究都是把他放在一个群体中笼统提之,他一度被看作是“先锋小说”、...
[期刊论文] 作者:熊延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9
叶兆言的小说在"平常"的外表下蕴涵着先锋的意味,这种先锋意味如果从形式层面而言就体现在其小说对叙事策略与叙事技巧的重视上。新的叙事时空的开拓,叙事的各种可能性的探索...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春浩,, 来源:文学教育(下) 年份:2009
在早期的创作实践中,叶兆言几乎没有理想精神的营造,他很少虚构富有崇高追求的人物,而是着重于作品形式的救赎,用寓言取代传统的崇高悲剧,幽默反讽性地以离奇怪诞的故事消解...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春浩,,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9
在艺术表现上,叶兆言在追逐叙事的喧声中走进了文本,在痴迷文化的狂欢中走入文化,在觅求哲性的深境中走向对话.在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美学的接受中,叶兆言有着重复调、重狂欢、...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春浩,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9
阅读叶兆言小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反传统、反理性的“先锋”叙述笔法:故事情节淡化或趋于荒诞;现代性寓言叙事;注重语言句法、小说结构的设计、纯粹叙事风格的构建等.此外,...
[期刊论文] 作者:董玉婕,, 来源:大众文艺(理论) 年份:2009
传统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线性的、必然的,是不容怀疑的,但叶兆言作为一个先锋作家的代表,就是要颠覆这种传统的历史观,用一种具有先锋特质的叙述模式来颠覆这种历史观念.这篇,...
[期刊论文] 作者:徐春浩,,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叶兆言是当代文坛的一位著名作家,其作品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具有浓郁传统文化色彩的历史名城。从小就生长在南京的叶兆言深受这种文化氛围的浸染,...
[期刊论文] 作者:史习斌,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9
读罢叶兆言的小说《我们去找一盏灯》(后称《灯》),平淡的生活信条又被撩拨起诗意的理想情思,在那盏表面缺失实则被我们忽视的“灯”的烛照下,婚恋与性别的理想与悖论——呈现在赤...
[期刊论文] 作者:曾一果,, 来源:上海文化 年份:2009
一《老南京》:一个城市的"记忆"1998年是一个城市怀旧的年代,在这一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老北京》、《老南京》、《老天津》和《老苏州》等几本图文并茂的"城市"丛...
[期刊论文] 作者:文柳漾,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09
叶兆言先生自称“自小读书就杂,什么书都喜欢胡乱翻”,读他的品书笔记《看书》,便是真实写照。然而,这本读杂书谈杂书的小书又给我带来一种杂谈之美。  《看书》的杂谈体现在:其一,叶兆言先生读书门类之杂。...很难想象,叶兆言这样一位大家的案头会常备一本“敬若神明”的《新华字...
[期刊论文] 作者:William Lane,, 来源:明日风尚 年份:2009
作者:Xinran出版:Pantheon"最近我在读了三本书:叶兆言的《Nanjing 1937》(1937年的爱情)、姜戎的《Wolf Totem》(狼图腾),以及欣然的《The Good Woman...
[期刊论文] 作者:叶兆言,,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09
公元前551年,中国的孔子诞生,这一年在我们邻国印度,佛祖释迦牟尼还是14岁的翩翩少年。孔子时代在人类历史上非常光辉,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产生了《左传》和《国...
[期刊论文] 作者:叶兆言,,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2009
我想从自己生活经历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开始说起,这件事情发生在1970年,我十三岁,那时候刚上初中。那是一个不用去上学的日子,好像是星期天,老师突发奇想,把我们一个个都喊...
[期刊论文] 作者:叶兆言, 来源:晚报文萃 年份:2009
路过一所中学,巨幅大彩带赫然写着:"祝贺我校两人达到清华分数线"。看着标语,情不自禁受感染,深深地出了一口恶气,仿佛自己孩子考上了清华。如果是名声显赫的中学,两个清华算...
[期刊论文] 作者:叶兆言, 来源:祝您健康 年份:2009
觉得胃部隐隐作痛,害怕胃镜检查,一直忍着没去医院。后来有朋友建议做C-13测试,说只要往试管里吹口气,便可以测出你的胃有没有问题。于是去医院,果然十分方便,检查时没任何痛苦。第二天化验报告出来,是16.9,正常值应该是5。护士小姐说,你的胃已有螺旋杆菌,必须立刻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叶兆言, 来源:做人与处世 年份:2009
一天下午,我正坐在窗前看书,突然有人轻轻敲我的玻璃窗。一个憨厚的乡下人,拿着一个硕大的搪瓷杯,笑容可掬地站在窗外向我讨水喝。讨了水之后,他猛喝一气,又让我给杯子加满水,晃悠悠地端去给他的家人喝。这时候,我才发现,窗外一株小树边,歇着一辆板车,板车上有个看上去很文......
[期刊论文] 作者:叶兆言,, 来源:钟山风雨 年份:2009
这是说不清楚的话题,屁股决定立场,小脑左右大脑,我们评价过去,往往口是心非,常常自己没有想明白。一般情况下,幸福是一种简单比较,今天比过去混得好,就忆苦思甜,情不自禁为...
[期刊论文] 作者:叶兆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09
人老心不老,从来都是说说而已。真到了知天命,不说该收的心得拿回来,起码也该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年轻人常常梦到未来,我这年龄难免会梦到过去。最尴尬的还是梦到当堂考试,...
[期刊论文] 作者:叶兆言, 来源:启迪·下半月 年份:2009
女儿坐火车的机会不多,即使有,也是全封闭的旅游车,对列车沿途大小便的行为,没有感性认识。一次偶然听说,她吃惊得直瞪眼睛:“那不脏死了?!”我无话可回答,事后想想,脏是当然,但是脏了差不多一百年,天也没塌下来。其实屎和尿真拉在野外,也是很好地回归自然,现在的问题是人太......
[期刊论文] 作者:李 亚, 来源:作家·下半月 年份:2009
摘要 叶兆言对于题材的选择及其处理方式耐人寻味:他总是执着地将一切人物与故事置入一个清晰的、由重大政治事件构成的“历史场景”之中,这种异乎寻常的对历史的钟爱,既造就了叶兆言小说文本独特的题材特征,又标明了小说家试图以市井平民的世俗生活还原历史真相的创作心态...这种对于历史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及其“日常”人生形态的书写,与其说是叶兆言小说的独特的“文本形式”,毋宁说是小说家本人所特有的、有着高度自觉性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