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7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凌朝栋,, 来源:司马迁与史记论集 年份:2006
史记》主要采用间接引用与直接引用《诗经》的方法,前者据《诗经》诗句写史,从《诗经》中摄取史料;后者则是直接引用《诗经》中某些篇章的诗句,以阐述自己对史实的观点。这种引...
[期刊论文] 作者:胡宝国, 来源:读书 年份:2006
史记》在今天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在较早的时期,它的命运却并非如此。东汉班固曾经批评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汉书·司马迁传》)。...唐初,《隋书·经籍志》在介绍《史记》、《汉书》的流传时说:“《史记》传者甚微。”司马贞说“汉晋名贤未知见重”(《史记索隐·序》)。当然,我们注意到汉晋时期对《史记》也有一些积极的评价,如西汉刘向、扬雄...
[期刊论文] 作者:吴淑玲,,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后人沿用不衰,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从东汉以前的文献记载、东汉前后的文献实证以及东汉以前人们的尚左心理几个方面来...
[期刊论文] 作者:黄震,,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史记》三家注多存异文,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对《史记》本文的深入理解。...
[学位论文] 作者:杨庐民,, 来源:郑州大学 年份:2006
南朝宋裴驷《史记集解》,是存世最早的《史记》旧注,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裴驷《史记集解》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家庭背景。裴驷受时代学风的影响,选择了集解这种体例注释《...
[学位论文] 作者:池万兴,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06
本文首次对《史记》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以及《史记》所弘扬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着重分析了《史记》所弘扬的民族精神对后世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宁,,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6
史记》问世以来受到文人学者高度重视,历代对《史记》叙事的研究,各有特点,取得了不同的学术成就,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两千年来《史记》叙事的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一...
[期刊论文] 作者:易平,易宁,,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裴骃《史记集解》的注文散入《史记》本书,是六朝后期《史记》版本的一次重大变化,由此产生一种新的《史记》版本形式——百三十卷夹注本,六朝写本裴注《史记》残卷《张丞相列传...
[期刊论文] 作者:马荣江,, 来源: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在文学批评领域,金圣叹的小说戏曲批评历来为人们所注目,以至于淹没了金氏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与贡献,金批《史记》即是其一。论文着重从金批《史记》的批评视角方面关注金氏《史记...
[学位论文] 作者:陈瑞泉,,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本论文名曰“《史记》‘世俗之乐’研究”,即以“世俗之乐”(通常简称“俗乐”)作为本文的研究中心,以《史记》中的相关史料为基础,结合先秦文献,密切联系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
[期刊论文] 作者:胡伟,,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6
史记》作为二十四部正史之首,历来受到重视。“三家注”也是人们阅读《史记》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华书局刊出的校点本,校勘精审,标点准确,堪称典范。然整理古籍殊非易事,本...
[期刊论文] 作者:月生,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06
本书校改了当前通行本《史记》原文中的字句讹误和一些重要的标点失当,对文本中的疑难字、生僻字注了音;吸收了考古资料、出土文物以验证《史记》文本叙述的史实,大大提高了史实的清晰度;收集、引用新的研究成果,对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提出新说...;收集、引证有关文学评论资料,可使读者对《史记》的文学性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文本的乐趣。...
[期刊论文] 作者:史明文,, 来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年份:2006
史记》作为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在宋代受到政府和学者的重视,官府对它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校勘活动,私人的校勘成果更是举不胜举。本文就宋代对《史记》的校勘进行简要论述...
[学位论文] 作者:刘宁,, 来源: 年份:2006
在中国,历史叙事成熟早、影响大,处于权威地位,而《史记》作为中国历史叙事的经典性作品,具有叙事学研究的可能性与典范性。本论文分七个章节,系统运用叙事学理论解释《史记》,从叙...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林,, 来源:巢湖学院学报 年份:2006
从文学的角度读《史记》,《史记》无疑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座高峰。司马迁的“情感判断”决定了其散文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史记》表达了司马迁至深的哀感和深入肺腑的惊心动...
[期刊论文] 作者:陈纪然,,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6
史记》的传布和研读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问题.在汉代,主要由于政治上的羁绊,使得《史记》没能广泛传布.这一时期,对《史记》主要局限于政治意义的解读.晋唐间,主要出于对 知识...
[期刊论文] 作者:杨海峰,,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史记》的语气副词“其”配合上下文可以表示推测、判断、决心、愿望、命令等多种语气。“其”可以广泛地与其它虚词或固定词组连用,大大丰富了《史记》复句的表现手段,反映出...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晓莉,,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06
本文论述了《史记》对文献的选材、综合、利用,并思考了《史记》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启示。...
[学位论文] 作者:郭永朝,, 来源: 年份:2006
古往今来,《史记》的评注与研究,论著发表数量之多,研究专题之广,研究程度之深,自不待定。然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审视思考《史记》文艺学、美学研究向何处去?《史记》的精髓...
[学位论文] 作者:李蓉,,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06
美国汉学界对《史记》研究在史学、文学、哲学、叙事学等诸多领域颇有建树,推动和丰富了中外学界对《史记》的研究。按西方的概念,史料分为原手和二手,但迄今为止,在美国尚无完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