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9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幸宜,卢冠忠,吴善良, 来源:JOURNAL OF RARE EARTHS 年份:1995
NitricOxideReductionPerformanceofAutomotive Palladium CatalystsWangXingyi(王幸宜);LuGuanzhong(卢冠忠);WuShangliang...
[期刊论文] 作者:卢冠忠, 来源:石油化工 年份:1994
电场对催化作用的影响卢冠忠(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工业催化研究所上海200237)关键词电场效应,多相催化,吸附,反应机理1引言自60年代以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在包含热、质量、动量传递的许多物理...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化学通报 年份:2002
[W 0 41 ]苄基型醇催化氢解反应CatalyticHydrogenolysisoftheBenzyl typeAlcohols刘晓晖 王新宏 卢冠忠 (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 上海  2 0...
[期刊论文] 作者:卢冠忠,, 来源: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年份:1992
详细地介绍了膜催化技术在C_1化学中的应用。这些过程包括:甲烷氧化偶联制C_2烃、水煤气变换、CO_2热分解制CO、甲烷蒸汽转化、甲醇氧化脱氢、乙烯加氢甲酰化制丙醛等。通过...
[期刊论文] 作者:卢冠忠,, 来源:化工生产与技术 年份:1999
对具有独特氧化性能的含钛分子筛的制备和应用进行了述评。简述了TS-1、TS-2、Ti-MCM-4、Ti-HMS、Ti-β型等含钛分子筛的合成及合成中不同的硅源、钛源、模板剂、合成条件对结构性......
[期刊论文] 作者:卢冠忠, 来源:催化学报 年份:1998
研究了常压下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的膜催化反应.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铜复合膜在160~260℃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240℃时甲醇转化率和甲酸甲酯收率分别为573%和500%,而相应固定床反应器的甲醇转......
[期刊论文] 作者:卢冠忠, 来源:化工高等教育 年份:2002
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以后,国内大学的发展将面临诸多机遇与严峻挑战.高等教育应该彰显大学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走进社会中心,加快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步伐;以...
[期刊论文] 作者:卢冠忠, 来源:工业催化 年份:1993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固体超强酸,尤其是 SO_4/M_xO_y型超强酸的表面结构特征和制备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它在一元酸酯、二元酸酯等催化合成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作者:卢冠忠,, 来源:化工高等教育 年份:2002
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以后,国内大学的发展将面临诸多机遇与严峻挑战.高等教育应该彰显大学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走进社会中心,加快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步伐;以...
[期刊论文] 作者:卢冠忠, 来源:化工高等教育 年份:2002
改版后的《化工高等教育》终于和大家见面了。用“终于”两字以表达我对编辑部在编委会的领导下一年来为改版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谢意,同时也希望编辑部的工作能得到广大专家和......
[期刊论文] 作者:杨军,卢冠忠, 来源:工业催化 年份:2002
研究了Pd/SAPO-11催化剂在润滑油馏分异构脱蜡反应和正十二烷加氢异构反应中的应用,以及SAPO-11分子筛的硅含量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及异构活性、选择性的影...
[期刊论文] 作者:蒋平平, 卢冠忠,, 来源:化工进展 年份:2002
介绍了工业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国内生产技术特点与存在问题,综述了采用固体酸催化剂合成DOP的新进展。...
[期刊论文] 作者:蒋平平,卢冠忠, 来源:现代化工 年份:2002
负载型固体超强酸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催化材料 ,对许多化学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及重复使用性能 ,并可催化许多均相反应难以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综述了国内外此...
[期刊论文] 作者:卢冠忠,汪仁, 来源: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1999
采用XRD,顺磁共振(ESR),Mossbauer和或温还原(TPR)技术对负截型Cu-Fe-O(Ⅰ),Cu-Fe-Co-O(Ⅱ)催化剂的固相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Ⅰ)中主要存在Fe2CuO4,CuO和颗粒度小于13nm的Fe2O3相。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CuO晶相逐渐消失,Fe2CuO4的晶相长大。(Ⅱ)中......
[期刊论文] 作者:卢冠忠,汪仁, 来源: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1993
运用微反和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研究了CO+NO在Cu-Mn-Ce-O(Ⅱ)催化剂上的动力学特性和NO,CO,CO2和N2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对于CO+NO反应,催化剂(Ⅱ)比(Ⅰ)具有较高的活性、在高转化率范围,差别更明显,对于(Ⅰ),NO的消除速率......
[期刊论文] 作者:许勇,卢冠忠,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4
应用XRD、ESR、URDS、XPS及XAES等手段研究了CO2加H2合成甲醇Cu-Zn-O催化剂在还原后和反应状态下的表面化学状态。结果表明,在还原及反应状态下,催化剂表面仅能检测到CU^0,而未发现稳定的Cu^2+和Cu^+存在;ZnO被 部分还原产生低......
[期刊论文] 作者:杨军,卢冠忠, 来源:石油炼制与化工 年份:2001
采用FIDW-1催化剂分别对一种VGO溶剂脱蜡油加氢处理尾油、一种减三线油和一种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油糠醛精制油的加氢处理尾油和一种VGO加氢处理尾油进行了异构脱蜡试验.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卢冠忠,汪仁,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2
用TPR等方法研究了Cu-Fe-Ce-O/γ-Al2O3(Ⅰ)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在(Ⅰ)中铜的存在有利于Fe2O3的还原,铈作为助催化剂...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平,卢冠忠, 来源:化学学报 年份:2000
研究了自制的钛硅分子筛(TS-1)催化H2O2参与的环己酮氨肟化反应。结果表明,降低反应溶液中H2O2的浓度,增加NH3用量有利于H2O2利用率,环己酮肟收率和选择性的提高,适宜的n(H2O2):n(酮)〈1.0,n(NH3):n(酮)〉2.0,反应时间应控制在3.5h左右,对......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平,卢冠忠, 来源:化学世界 年份:2000
简单而系统地介绍了燃煤烟气中SO2和NOx的分别脱除技术,着重讨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烟气脱硫脱氮一体化工艺,分析和比较几种一体化工艺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国情,阐述对我国选择烟气脱硫脱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