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76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刘靖尧,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1994
[学位论文] 作者:刘靖尧,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1997
该文用辛群及其李代数理论,在Fock空间中构造了分子的多电子基组的完备集,并进一步研究了这类基组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求解分子Schrodinger方程的理论和方法.作为应用,...
[期刊论文] 作者:王国力,刘靖尧,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8
选择从头算STO-6G基组,以孪函数N电子基组计算LiH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果表明,无需全部孪函数N电子基组,只要适当选择少数基组即可达到所需精度。...
[期刊论文] 作者:刘靖尧,丁益宏, 来源:分子科学学报:中英文版 年份:2000
分析了各类孪函数N电子基组态展开式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体系相关能的贡献,提出了一种在享函数N电子基矢下进行多组态自洽场计算时的组态选取方法,并依此方法在STO-6-31G基组下对LiH分子的基态能......
[期刊论文] 作者:刘靖尧,戴振文,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00
运用量子力学半经验分子轨道AM1方法,计算了金刚石(111)光滑表面上甲基合成金刚石薄膜的成核和生长反应过程的机理,给出反应体系和过渡态的能量。结果表明,甲基是金刚石(111)表面上金刚石成核......
[期刊论文] 作者:刘靖尧,戴振文, 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年份:2000
采用量子力学 AM1半经验分子理论轨道方法计算了在 Si(1 0 0 )非重构光滑附氢表面上乙炔化学吸附反应过程中的体系生成热 ,由此得到各步骤反应的活化焓和反应热数值。结果表...
[期刊论文] 作者:刘靖尧,孙延波,黄旭日,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02
利用从头算直接动力学方法, 研究反应 Si+HClSiCl+H 的动力学性质. 在QCISD/6-311+G(d,p)和CCSD(T)/aug-cc-pvtz (单点)水平上, 得到体系的势能面信息, 进而利用变分过渡态理...
[期刊论文] 作者:王国力,刘靖尧,孙家锺,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8
选择从头算STO-6G基组,以孪函数N电子基组计算LiH分子的基态(s=0)和激发态(s=1).结果表明,无需全部孪函数N电子基组,只要适当选择少数基组即可达到所需精度.The ground state (s = 0) and excited sta......
[期刊论文] 作者:王国力,刘靖尧,孙家鍾,,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1998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论文] 作者:王国力,刘靖尧,孙家锺,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8
发展了一套孪函数多电子基向Slater行列式的展开方法,并得到展开系数的解析表达式,使得孪函数多电子基直接与Hartree-Fock从头计算相关联.A set of expansion method of the twin-function multi......
[期刊论文] 作者:刘靖尧,丁益宏,甄明,孙家钟, 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年份:2000
分析了各类孪函数N电子基组组态展开式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体系相关能的贡献 ,提出了一种在孪函数N电子基矢下进行多组态自洽场计算时的组态选取方法 ,并依此方法在STO - 6- 31G...
[期刊论文] 作者:刘靖尧,甄明,戴振文,潘守甫, 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年份:2000
采用量子力学 AM1半经验分子理论轨道方法计算了在 Si(1 0 0 )非重构光滑附氢表面上乙炔化学吸附反应过程中的体系生成热 ,由此得到各步骤反应的活化焓和反应热数值。结果表...
[期刊论文] 作者:戴振文,刘波,刘靖尧,潘守甫,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8
运用量子力学半经验分子轨道AM1方法计算乙炔作为生长基在金刚石(111)附氢表面上的吸附和成核过程,提出了两种可能的由乙炔合成金刚石薄膜的成核机理,探讨了其生长基作用Adopting qua......
[会议论文] 作者:李慎敏,王尊志,刘靖尧,黄旭日, 来源:第七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戴振文,刘靖尧,荣垂庆,潘守甫, 来源: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份:1998
采用引入晶格应变修正的AM1半径验分子轨道方法计算了乙炔在Si(100)表面上吸附的反应过程,并与甲基的吸附反应做了比较,讨论了引入晶格应变修正的合理性。...
[期刊论文] 作者:戴振文,荣垂庆,刘靖尧,潘守甫, 来源: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份:1998
利用引入晶格应变修正的AM1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计算了甲基在Si(100)表面上吸附的反应过程,并与金刚石(100)表面上的同样反应做了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刘靖尧,丁益宏,刘波,戴振文,潘守甫,,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00
运用量子力学半经验分子轨道AM1方法, 计算了金刚石(111)光滑表面上甲基合成金刚石薄膜的成核和生长反应过程的机理, 给出反应体系和过渡态的能量. 结果表明, 甲基是金刚石(1...
[会议论文] 作者:吴佳妍,刘靖尧,李泽生,黄旭日,孙家钟, 来源:中国化学第八届量子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2
通过双水平[G2(MP2)/MP2/6-311G(d,p)]直接动力学方法,获取反应PCl+H→PCl+HCl的势能面信息,运用内推单点能的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计算体系的速率常数,并在计算过程中考虑小曲...
[会议论文] 作者:喻欣,李慎敏,刘靖尧,李泽生,孙家钟, 来源:第七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1999
氢吸附反应PH<,3>+H→PH<,2>+H<,2>在金属有机气相化学的某些气相沉积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该反应的热速率常数在实验上成为很多化学工作者关注的课题<’1,2>,但理论上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会议论文] 作者:刘靖尧;喻欣;李慎敏;李泽生;孙家钟;, 来源:第七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1999
近年来,多原子分子反应动力学性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上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该文利用直接动力学方法首次研究了AsH<,3>+H→AsH<,2>+H<,2>这一氢吸附反应的反应路径及沿反应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