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4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于德新, 来源:实用老年医学 年份:2005
一般认为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的常见病,但是近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6~65岁的发病率高于18~35岁.由于中老年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变化,其临床表现除与青壮年患者有相同的共性外,...
[期刊论文] 作者:于德新,高志芹,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05
基因治疗是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的靶点多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以及与他们有关的细胞和组织等。基因治疗的方向...
[期刊论文] 作者:于德新,高志芹, 来源:临床肿瘤学杂志 年份:2005
肿瘤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是将重组的治疗基因导入肿瘤或靶细胞周围组织,通过改变肿瘤血管诱导因子或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或靶向攻击内皮细胞及其基质从而破坏抑制肿瘤血管生...
[期刊论文] 作者:于德新,高志芹, 来源:肿瘤防治杂志 年份:2005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对于调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肿瘤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血管生成受正、负调控因子的双重作用,目前发现的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有关...
[期刊论文] 作者:张国华,于德新,刘继生, 来源: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年份:2005
对影像学导向肿瘤消融领域一些术语和报告的标准进行规范化,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以及不同消融技术治疗结果的对比,最终有利于改善病人的治疗结果.影像学导向消融治疗的方法包...
[期刊论文] 作者:施浩强,于德新,王克孝, 来源: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年份:2005
目的:探讨前尿道炎性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经尿道造影证实的前尿道炎性狭窄患者,狭窄段长度为3~7 cm,首次尿道硬性扩张后,放置F10硅胶导尿管持续软扩张1个月,同时予...
[期刊论文] 作者:于德新,高志芹,王滨,宁厚法, 来源: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200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
[期刊论文] 作者:施浩强,于德新,梁朝朝,吴正升,郝宗耀, 来源: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年份:2005
目的:探讨两种免疫抑制分子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LA-G和Fas配体(FasL)与经典型肾透明细胞癌(ccRCC)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ccRCC标本石蜡切片进...
[期刊论文] 作者:于德新,毛建军,李传福,尉从新,修建军,张晓明,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年份:2005
目的探讨利用多层螺旋CT检测窦房结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23例窦性心律失常的病人窦房结动脉的直径、长度、窦房结动脉起点与其起源的右冠状动脉起点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滨,徐辉,曹贵文,孙业全,于德新,宁厚法,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年份:2005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残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微血管...
[会议论文] 作者:于德新;李传福;张晓明;王茜;修建军;冯德朝;, 来源:2005年上海首届肝癌综合介入诊疗国际会议 年份:2005
磁共振水分子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在显示疾病的敏感性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以往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本研究主要观察...
[期刊论文] 作者:修建军, 李传福, 刘庆伟, 余志刚, 张晓明, 于德新,, 来源: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年份:2005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形态学表现、早期增强率和时间-密度曲线的特点,探讨应用螺旋CT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排探测器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病变...
[期刊论文] 作者:于德新,王滨,于钦森,周茂义,孙西河,李丽新, 来源:实用放射学杂志 年份:200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动脉期CT增强特征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修建军,李传福,刘庆伟,赵素红,于德新,张晓明,余志刚,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年份:2005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CT特征.方法乳腺疾病患者38例,其中乳腺癌患者23例,良性病变患者15例.采用双排探测器螺旋CT机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腋窝淋巴结,观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大小及其内部结构的关系,同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共检查腋窝淋巴结56枚......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晓明,李传福,马祥兴,崔凤玉,李笃民,于德新,修建军,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年份:2005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肋间后动脉显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胸部正常者的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结合横断面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重组图像,测量观察各支肋间后动脉的起点及走行规律.结果肋间后动脉总显示率为93.38%(437/468支),左、右......
[期刊论文] 作者:修建军,李传福,刘庆伟,余志刚,张晓明,于德新,赵素红, 来源: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年份:2005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形态学表现、早期增强率和时间—密度曲线的特点,探讨应用螺旋CT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排探测器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病...
[期刊论文] 作者:张玉侠,曹广文,温宗梅,张明霞,蔡春晓,潭晓洁,贺松琴,于德新,邓松华,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5
目的建立人肾癌裸小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肾癌完整组织块和肿瘤细胞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肾包膜形成原位移植瘤,并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模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