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8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9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2
建国以来,学术界曾对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风骨”进行过好几次争论,许多专家都对“风骨”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精彩的见解。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5
比较文学古已有之。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互补和融合,形成了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渊源。南北文学的交流具有突出特点。南北文学比较,是一种普遍的和有意识的文学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1992
就上古(公元前至公元三世纪)而言,古希腊、罗马、印度、中国这三大文学理论体系基本上是独立形成的,几乎没有任何相互间的影响。这三套文学理论有着自己独特的术语、概...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6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这种转折决定了中国20世纪文论的基本样态与格局,使中国文学理论走上了“以西释中”、“以西套中”,甚...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章阐述了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各自的研究特点和在研究中面临的困惑;指出了两个学派的理论缺憾以及整个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缺乏变异性研究的现状。重点指...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平行研究中的变异问题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的两大研究领域之一,该研究不但是一个有待开垦的处女地,更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从变异学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可以揭...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本期笔谈栏目刊出陈伯海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围绕"在中国发现文论"的主题各抒己见。有趣的是,诸位不约而同地都重视如何成功地建设"中国文论",并对相关的一些理论观念作平心静...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一些人认为中国文论仅仅涵盖"气"、"风骨"、"神韵"、"比兴"、"妙悟"和"意境"这样一些范畴。然而,如果从一种文化的视阈来看,我们分析中国传统文论和清理中国文论话语,并不是...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7
回顾中国文学概论教材编写所走过的道路,从俄苏模式的照搬到西方模式的套用,不难发现这几十年来中国文论富有生命力的话语方式并没有实实在在地书写进当今的文学概论。这种崇...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7
总体而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史上的大师级人物大多是传统文化学养深厚的学者,因此,文化经典是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最起码的根基。但是,也必须看到,王国维、朱光潜、刘若愚...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跨文明文论在相互对话时,会形成一种文论杂语共生态,进而生发出变异乃至他国化。通过总结已有经验,我们要明确“他国化”是文化与文论发展的重要规律,而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则必...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在中国学术界,由于对西方学术话语和西方文论的过分依赖使得中国文学理论脱离了现实文化的土壤,陷入长达数十年的“失语”困境。随着新时期文论30年的发展,我们也开始逐步反...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0
为什么西方“崇高”范畴强调由恐惧、痛感转化而来的快感?强调优美与崇高的区别和对立?为什么中国的“雄浑”范畴提倡豪迈宏伟的美感,提倡刚柔相济、优美与雄浑的结合?...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科建设已 2 0年。这 2 0年 ,是奋斗的 2 0年 ,是发展的 2 0年 ,是辉煌的 2 0年。回首2 0年新闻学科的发展 ,令人欣慰 ,展望 2 0年后的将来 ,令...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2005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处于西方话语、汉族话语、精英话语三重霸权压迫之下,我们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状,加强多民族文学研究,批判话语霸权,倡导多元共生,恢复历史原貌,形...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1992
杨明照先生是著名《文心雕龙》研究专家。《〈文心雕龙〉校注》是其学术生涯的奠基之作,被誉为“龙学”一个“薪的断代”。60万字的《〈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则是积40年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1985
【正】 文学艺术作品,总是寓无限于有限,以少总多的。它总是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某些更深远的东西,总是令人思而得之,余味无穷,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代文艺与西方现代派...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7
【正】 西方商业性社会是外向性、开放性的,经商要向外拓展,征服自然界就必须向外探求。这种天人对立的社会特性造成了西方人外向性的心态。人们最关心的是外在世界的构成,时...
[期刊论文] 作者:曹顺庆,,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近年来,缘于文化强国战略的发展需要,“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一股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浪潮,中国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广度与深度走出国门。其中,中国典籍的翻译为中国文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