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706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2
自从Browae提出氯苯吩嗪(B663)有抗炎作用以来,已经证实它对控制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即Jopling分类的Ⅱ型麻风反应)有效。以后有大量文献报导B663对Ⅱ型麻风反应有效,但很少有报导其对Ⅰ型反应有作用。作者用B663治疗10例Ⅰ型麻风反应,发现它能使反应状态加剧,......
[期刊论文] 作者:阮希元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1
瘤型或界线类麻风发生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综合征者甚常见.本病早在1912年即已被描述,但其病因学则迄今仍未清楚.有些学者认为本病系Arthus型抗原抗体反应,结果导致免疫复合物的沉着,从而引起血管炎.本文对25名ENL患者进行了临床和纤维蛋白溶解活力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强能贤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1
为确定结核样型和瘤型麻风病人的血液单核细胞处理细胞内微生物的能力是否存在缺陷,作者按Lehrer介绍的姬姆萨染色白细胞杀死试验的改良法,从9例极型瘤型(LL)、8例极型结核样型(TT)麻风病人和11名正常人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单一核细胞,制备单核细胞的附着细胞......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4
极型结核样型麻风(TT)大多数是无菌的,原因可能TT是唯一没有瘤型麻风的免疫缺陷.这就使人想起麻风遗传的研究,在家系研究中观察到结核样型(主要是TT)有HLA优势遗传的特性和HLA-DR2标记,这在其他型类麻风中并未发现.本研究考虑及此,应用一种鼠抗人HLA-DR抗体,对......
[期刊论文] 作者:陈均銮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3
前已报导Maichoux研究所出院后住在该所附近的105名多菌型麻风病人发生耐氨苯砜的情况.1980年和1981年对上述病人再作检查,并进行鼠足垫接种.另外对住在该城市及周围的、由Grandes Endémies机构治疗的病人也进行了耐氨苯砜麻风的调查.......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4
作者不久前曾报告在黑长尾猴中实验感染麻风成功.2只猴子所用的麻风菌来自一只自然获得麻风的黑长尾猴.其中一只黑长尾猴在接种麻风杆菌34个月后发生了广泛的损害,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化学疗法的实验动物.另一只黑长尾猴的麻风病也正在发展,但速度较慢.......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5
作者用猴、瑞士小白鼠和CBA小鼠进行麻风杆菌接种实验。有些猴在接种之前不作任何处理;有些作了胸腺摘除;还有一些猴摘除胸腺并全身照射1000~25,600(原文如此――摘者注)伦琴单位,使其免疫受损。然后根据不同情况用5千至500万条麻风杆菌接种于趾的软组织、耳垂、......
[期刊论文] 作者:张德屏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6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系给实验动物注射周围神经髓磷脂混以Freund完全佐剂所引起的。其临床特点为伴有共济失调的急性运动性麻痹。组织学显示周围神经系统有脱髓鞘现象和单核细胞浸润的局部病灶。非瘤型(结核样型或界线类)麻风病人由于浅感觉方面的选择性受累......
[期刊论文] 作者:张德屏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5
作者报告一例应用氨苯砜治疗的瘤型麻风,出现一种特殊形态的泛发性多数溃疡损害。该病例(50岁,男性)因患瘤型麻风治疗过3年。1965年初诊时,下肢和躯干有散在性深溃疡,直径1到数个厘米,伴有许多浸润性斑块和结节。对氨苯砜(100毫克,每周两次)的治疗能适应。1970......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6
作者共使用8株麻风菌(6株是由未经治疗的瘤型麻风病人在小鼠中的传代菌株,2株是直接从病人接种于小鼠者).感染菌量为5.0103和1.0104.治疗组每个菌株接种15只小鼠,并用20只小鼠作为不治疗的对照组.利福平在饲料中的含量分别为0.01、0.003、0.001、0.0003%.测定最......
[期刊论文] 作者:叶顺章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6
虽然瘤型麻风病人卵巢并不受影响,但累及睾丸和附睾却却早已得到证实.不少学者注意到瘤型麻风病人由于辜丸萎缩而出现不育、阳萎和男子乳房发育.本文叙述了小鼠在用病人或经鼠传代的麻风菌作攀丸局部接种以及静脉和腹膜内接种后攀丸的组织病理学和细菌学情况.......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7
作者指出,目前关于麻风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或抗药性的认识都是用小鼠足垫试验方法获得的.有些研究者已证明氨苯砜在大鼠体内的情况比小鼠更近似于人,因此,作者认为大鼠的足垫试验可能比小鼠具更大的优越性.作者采用路易斯(Lewis)大鼠作麻风杆菌足垫接种感染,测......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7
从皮肤感染部位取材的染色涂片中,测定麻风杆菌生活力的形态指数(MI)是快速评价麻风病化疗效果的标准之一,尤其在治疗早期是这样。用萋尼(ZN)氏法染色的涂片中菌体均匀一致,且整个菌体深染的麻风菌(完整菌)可认为是有生活力的,反之,不完整着色的麻风菌(非完整菌......
[期刊论文] 作者:张德屏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7
麻风杆菌为一细胞内寄生菌,能在瘤型麻风病人的巨噬细胞内存活并繁殖,而在结核样型麻风病人的巨噬细胞内则被破坏死亡。这种差异的机理尚不明了。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有关麻风巨噬细胞功能的研究:(1)应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麻风皮损中巨噬细胞溶酶体酶(选择......
[期刊论文] 作者:叶顺章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6
作者假设麻风杆菌是在进化早期(可能在爬虫时代之前)演化为细胞寄生物的,其病原生物学性状在与进化中的动物长期相互作用时有了改变,这在过去的鳄鱼及黄鼠蛇中曾作过试验,而Kirchheimer等进行的犰狳的麻风实验感染十分支持这个假说。本文简要报告了作者用蛇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张德屏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6
一般认为,瘤型麻风病人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受到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的转化率较低。但目前研究这种反应所使用的常规方法还有一些缺点,例如需要较多的血量来分离淋巴细胞;所分离的淋巴细胞亚群可能不一致,试验的变数难以控制;淋巴细胞孵育的时间较长(3~7天);所得......
[期刊论文] 作者:郑逖生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5
本文报导用肌腱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共计38例,其中34例用Brand氏法,3例用Thom-pson氏法,1例用Bunnell氏法。以环指(有2例用中指)屈指浅肌作动力肌。通过手指的侧正中切口,紧靠止点处切断屈指浅肌腱(有3例通过远侧掌横纹切口切取)。除1例之移位肌腱止点在掌......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6
朝鲜花栗鼠(Tamias sibiricus asiaticus,Gmelin)易于获得,在实验室内易于保存,寿命比小鼠长(可活3年)并已证明对结核杆菌实验感染高度敏感。作者自1967年以来,用该鼠作麻风杆菌的实验性感染以寻求更好的动物模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郑逖生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7
由手内在肌瘫痪引起的爪形指是麻风病中最常见的畸形,其主要治疗方法是肌腱移位术及肌腱固定术,而本文报导为关节囊缝合术并用滑车前移术。适应症:所有的手指关节的活动完全,手指所有伸肌及至少一个长屈指肌之肌力应正常。查菌阳性及不宜行肌腱移位术者。......
[期刊论文] 作者:吕燮余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6
氨苯砜和利福平是两个治疗麻风的最重要药物。用氨苯砜治疗,每天50毫克在大约3个月内可使皮肤活检或鼻洗液中活的麻风杆菌数降低到其最初总数的0.1%以下。而用利福平,每天600毫克治疗1~3周就能达到同样效果。但是尽管用氨苯砜连续治疗10年或用利福平连续治疗2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