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655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4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魏屹东,薛平,,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孪生地球”假设,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普特南提出的关于指称论证中的重要假设之一。该假设及其论证与辩护,不仅颠覆了语言哲学中对于意义及因果指称理论的传统认识论问题,而且指出......
[期刊论文] 作者:武胜国,魏屹东,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感受质具有丰富的认知意义,也是心灵哲学家和认知哲学家反复争论的问题。这些争论从形而上学维度和认知维度展现了感受质问题的复杂性——形而上学维度集中探讨的是感受质的...
[期刊论文] 作者:魏屹东,鲁颖,,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6
自人类开始思考身心问题以来,心灵是否实体便一直是哲学史上争论的焦点。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实体范畴及其两种属性,笛卡儿认为身心是并存的,洛克和休谟认为实体存在但不可...
[期刊论文] 作者:范莉,魏屹东,,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章对开创了不同科学编史学传统的两位著名的科学史家柯瓦雷与库恩的科学观进行了哲学反思与比较。提示了两种科学观根本特征,分析他们的两种不同的西方哲学思想传统来源,论...
[期刊论文] 作者:武建峰,魏屹东,,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14
生命与心智的强连续性论题是生成认知科学的核心工作假设,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认知鸿沟问题,即生命与心智的基本现象与人类的高级认知现象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生...
[期刊论文] 作者:V.C.穆勒,魏屹东,,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目前,许多神经科学假设的基础是人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可计算的系统,并在基本层次上发挥作用.因此,人工智能可能在更基础层面的功能上重现人脑的计算结构.比如,单个的神经元和神...
[期刊论文] 作者:魏屹东,薛平, 来源: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年份:2012
关于认知的规律性,美国哲学家詹姆士·费泽尔给出了形式化的表达式.这些形式化的认知规律可以概括为心脑状态同一律、心灵状态因果律、心灵认知刺激反应律、心脑隐射同一律、...
[期刊论文] 作者:樊岳红,魏屹东,, 来源: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年份:2011
布鲁尔认为可把维特根斯坦看做与迪尔凯姆、韦伯、默顿等人并驾齐驱的社会学先驱,而且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和应用显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哲学伟人之一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布...
[期刊论文] 作者:安晖;魏屹东,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13
认知构架是对人类智力系统的理论建模,是认知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是指智力系统的内嵌信息处理能力和机制,包括智力系统现有的能力范围、做事方式以及潜在的能力。自20世纪认知科学形成至今,认知范式经历了认知主义、联结主义、以及第三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每一......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华 魏屹东,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5
内容提要 “记忆”作为人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基本条件,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便对“记忆”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假说,近代科学的发展则把定量分析和实验法引入对记忆的研究之中。作为对这种思潮的批判和反思,巴特莱特认为应该运用人类真实生活环境的语言材料,把记忆......
[期刊论文] 作者:魏屹东 安晖,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2
内容提要 基于语境建立意识的解释模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意识研究的一种新趋向。巴尔斯的全局工作空间理论就是根据语境来探讨意识问题的。巴尔斯认为,语境作为一种神经系统已经适应了的信息,它可以合理地解释意识的产生和消失,解决问题的心灵过程、自主控制、注......
[期刊论文] 作者:王敬, 魏屹东,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从“深蓝”到Alpha Go,人工智能在问题求解、深度学习等领域迅猛发展,人们看到了其具有类似于人类理解能力甚至超越人类智能的可能性,但人工智能是否具有理解力仍值得商榷。一方面,人类理解是具有多重维度的现象,包含着形式化的推理计算、非形式化的直觉、顿悟......
[期刊论文] 作者:魏屹东,杨小爱,, 来源:理论探索 年份:2013
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对于认知出现了内省主义、认知主义、联结主义、动力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自然主义等众多流派。自语境化是通过自主性将认知主体与认知...
[期刊论文] 作者:魏屹东, 郭贵春,, 来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年份:2001
科学的发展肯定离不开它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中的文艺、哲学、教育、政治、经济等因素对科学都有影响 ,它们与科学是互动的。本文探讨了社会文化语境的结构 ,分析了社会诸...
[期刊论文] 作者:魏屹东, 王保红,, 来源:科学学研究 年份:2011
科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其分类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科学概念本身的界定出发,运用维度分析对科学从一维到六维进行分类,同时对不同维度的科学的内容、依据、目的、...
[期刊论文] 作者:魏屹东, 管云波,,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5
知识表征是一个重要的认识论问题。相应于科学从小科学到大科学的发展,科学知识表征的发展经历个体知识表征、集体知识表征和社会知识表征三个阶段。科学知识社会学把科学共...
[期刊论文] 作者:杜雅君, 魏屹东,,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符号入场”产生于计算主义范式下的第一代人工智能及其哲学范畴,主要针对符号如何获得意义的问题。以“中文屋论证”引发的人工主体的语义问题为起点,将符号与意义、意义与...
[期刊论文] 作者:魏屹东, 王保红,,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2011
关于科学史研究走向综合,科学史学界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实现综合还没有统一可行的方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语境化,科学史研究本身的语境化,科学哲学与SSK等研究的语境化,史学理...
[期刊论文] 作者:魏屹东, 张绣蕊,,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自我"不仅是哲学领域一个重要论题,也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从语境分析的角度看,"自我"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从"唯我论"走向"唯他论"的形而上学语境,从人类社会走向自然...
[期刊论文] 作者:魏屹东, 杨小爱,,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人工智能(AI)研究中有两种对立观点:强AI和弱AI。“计算机能否造就心灵”是两派的分歧点,“语境框架”问题又成为解决心/物问题的关键所在。“联结主义”范式提供了一种解决这个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