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7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是柏拉图的弟子,其思想风格却与其老师及前辈迥异。他在柏拉图学园学习、工作约二十年,在柏拉图死后因与其继承人意见不合而离开,随后与柏拉图学派分道扬镳,曾应邀担任马其顿王腓力之子亚力山大的老师,真正有过做“帝王师”的经历。......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7
罗提诺(Plotinos,约204-270年)出生在埃及的来科波利斯,于243年来到罗马办学授课,为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被罗素视为“古代伟大哲学家中的最后一个人”。普罗提诺在罗马的生涯恰巧是和“罗马史上最多灾多难的一段时期”相伴随,人生的严酷使他对实际的世界不抱希望,而......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7
相信与不相信什么?以什么为人信奉的判断或依据?这是古代基督教思想家德尔图良留给后世的难题。德尔图良以“相信荒谬”之名言而史上留名。这句看似荒唐的话语,却给我们观察、认......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9
中世纪鼎盛时期的经院哲学有过双峰对峙、双雄并立,这就是波拿文都拉与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体系。只是后来托马斯的神哲学体系被定为天主教的官方理论,形成托马斯主义的独占鳌头,波拿文都拉才逐渐被公众遗忘,但学术界对他的重视仍持续下来。  波拿文都拉(Bonaven......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10
自然的认识则可分为想象、理性和直观这三大层面,其中仅靠感观而来的想象会导致错误,而靠推理所得的理性和通过对事物的本质洞观所达到的直观知识则可通往真理。...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10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在神学发展史上创立了新教神学体系,在社会思想上形成了“人文主义”时尚,在知识体系上则开创了多学科的综合。在这个破旧立新的时代需要一批人劈荆斩棘、筚路蓝缕,而梅兰希顿正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梅兰希顿(Philipp Melanchthon)1497年2月16日......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10
自我“因信称义”这一“人的发现”使“神权”观念转向“人权”观念,使“神学”教条转向“人学”思想,教会由此不再被教条教规、大一统的神治权威所束缚,而是真正转向“人的社团”、“人的精神联盟”,使人的宗教灵性得以闪光、宗教精神得以弘扬。    欧洲16......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10
莫尔对现实的失望甚至绝望并没有导致他的幻灭,而是更刺激了他的幻想,促使其有着积极的找寻。  社会主义与宗教究竟有无关联?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当我们今天讨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时,这些问题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其实......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10
信仰本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权威!  ——人本身的德行善功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圣徒的生活及品行,重视并遵守维系社会共在的道德伦理规范。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为一种多流共聚,在德国、瑞士、法国、英国等地都先后掀起波澜、形成高潮......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10
仰望茫茫星空,他感到众星并不是简单地被镶嵌在天球的内壳之中以形成天际,而是有近有远的分布,由此构成了无限的宇宙。    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以其《天体运行论》推出“日心说”以来,长达千年的“地心说”即地球中心论在欧洲开始动摇。但只要是为......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8
阿伯拉尔(Pierre Abelard, 1079-1142)是欧洲中世纪思想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思想家。他生于法国南特巴莱镇的一个骑士家庭,为求学而放弃了骑士封号的继承权,先后拜师于洛色林、香浦的威廉和拉昂的安瑟伦,但因不满意这些老师的观点而于1101年起在默伦、科尔贝、巴黎等地......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8
人生苦短,难展宏图,这多为动荡时代哲人的感叹。鲍埃蒂(B0ethius,约480年~524年)就是其典型。  鲍埃蒂史称为“最后的罗马人”,其父曾任罗马执政官,而他本人也于510年担任此职,一度成为当时统治者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的好友和近臣。秉承古希腊罗马哲学家主张“从政”......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8
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在宗教中既颇受关注、亦多有争议,理性的意义和其局限是基督教思辨中常触及的问题。因此,宗教理性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各自所代表的思维方式作为两条相互交织、此起彼伏的主线而在基督教思想史上延伸。在欧洲中世纪这段历程中,安瑟伦(Anselmus, 约10......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9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哲学,看到了君主权术之“恶”,看到了人们无约束的自由会造成动乱,主张君主强权霸道下人们的不自由可以换来国运昌盛。这种政治逻辑让人窥见,西方历史上的政治“伟人”为其“成功”而都不可避免地做过“恶事”。  马基雅维里认为,幼稚者成不......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8
文化史意义上“西方思想体系”的奠立,可以寻踪到古代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 354-430年)。他在西方文化发展上有“第一位西方的思想家”之称,也是西方古代与中世纪得以交接和沟通的哲学大师。其传奇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可以用“悔过与创新”这......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6
“爱”为人间话语中的“永恒主题”,亦是人之生存的“本性”之一。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爱”有“世俗之爱”和“神圣之爱”的区分,但二者之间仍有关联,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6
“超越”乃现代人耳熟能详的表述,如“超越自我”、“超越时空”、“超越极限”等,表达了人类志在突破的追求。这种“超越”精神使“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界线不断移动和变......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6
古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中载有“自知”(认识你自己)和“毋过”(不要过分)这两大著名遗训,千百年来为后人频频引用、细细品味。西方先贤苏格拉底从“自知”而体悟到“自我认识”的......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6
“普世”表达了人们对其存在空间的认识,亦反映了其从某一基点来总览全局、把握整体的意图。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普世”其本初意义即指“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由此表达了古希腊......
[期刊论文] 作者:卓新平, 来源:竞争力 年份:2006
“先知”表明一种预见、前瞻,与之相关联的则是对当下的不同见解或批评、警示。在西方宗教文化传统中,“先知”精神至少涵括三层意蕴:一为“独立”精神,不随波逐流或同流合污,而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