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8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21
中国美学界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介“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经过40多年的理论旅行,“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美学界经历了 一个从“批判/质疑/反对”到“认可/接受/赞同”的过程,也实质性地完成了与中国美学界的“理论对接”.作为一种西学话语,“法兰克福学派”......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21
阿尔都塞学派批评家对马克思艺术生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阿尔都塞、马舍雷、伊格尔顿等批评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和思想框架内提出了"症候阅读""沉默""审美意识形态批评"等重要理论观念,从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的关......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 来源:中国文学批评 年份:2022
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继承与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化理论的批判反思精神,秉承美学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在对西方社会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批判理论。从历史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展现出“从马克思开始”,到“对话马克思”,再......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20
中国特色文艺评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在文艺评论上的主要建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中国文艺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在文艺评论方面的成绩。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提供了哲学基础、实践导向与话语资......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年份:2022
<正>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理论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所涉及的相关研究既有理论层面的内容,也有批评实践、价值引领层面的内容,但归根结底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哲......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20
从两极共体的角度探析阐释的有限与无限,是符合阐释学的基本要义的。还可以进一步强调,阐释的有限与无限不仅是两极共体式的"共在",更多是两极共体的"冲突",冲突大于共在,有限与无限的冲突在根本上指向阐释的无限。阐释的无限不是说阐释没有客观标准,或让阐释走......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9
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的理论重建和价值重建除了从文学整体思维方式入手探索理论转型道路之外,更应该重新理解当代文学经验中的“文学性”问题。在媒介与技术、视觉与图象面前,“文学性”问题仍然作为一种思想底色与文化原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代文艺学研究仍然具有严......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22
“形式意识形态”研究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审美理论之间复杂交融的理论联系.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形式意识形态”研究形成了三种理论路径,分别是詹姆逊的“辩证批评”路径、马尔库塞的“否定性美学”路径、特......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21
<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库。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正走向深入发展,但随着理论语境的变化,也产生了很多新的理论观念,出现了新的理论阐述方向。呼应当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的新问题、新模式与新观念,是深化马克思主......
[期刊论文] 作者:赵丹, 段吉方,,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8
公共阐释论是中国当代文论与文本批评中的重要理论。张江教授在《公共阐释论纲》中提出:"阐释是一种公共行为。阐释的公共性决定于人类理性的公共性,公共理性的目标是认知的真......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1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是赢得较多关注的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家之一,他的很多观点和见解具有强劲的思想气魄和理论启发。...
[期刊论文] 作者:王杰,段吉方,,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2011
六十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现实语境中对象化现实问题的能力越来越突出,其理论范式展现出了可贵的实践性品格和批判性精神,在理论观念与研究格局的深化、接受方式与接收...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沈文秀,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2021
林焕平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经历了从机械反映论到能动反映论再到文艺审美性研究的发展过程,对文艺功能的认识则经历了由革命特殊时期的"革命论""武器论"走向改革...
[期刊论文] 作者:巴微,段吉方,, 来源:中外文化与文论 年份:2014
特里·伊格尔顿重视审美形式之维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影响及其理论意义,他从意识形态概念出发,对形式的意识形态性及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审美形式方面的理论拓展...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肖琼,, 来源:外国美学 年份:2016
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特里·伊格尔顿从神义论哲学逻辑和立场出发,借助人类学、伦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现代悲剧所蕴含的“替罪羊”属性及其神秘的转换机制...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沈文秀,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年份:2022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30年代“左联”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从文艺的形式与内容、作家立场、社团组织、实践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文艺如何大众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发展,在中国特定语境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话语形式......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 沈文秀,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年份:2022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30年代“左联”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从文艺的形式与内容、作家立场、社团组织、实践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文艺如何大众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发展,在中国特定语境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话语形式的孕......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沈文秀,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文化研究"从一种理论旅行开始,其理论观念逐渐深入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内部,在中国形成了一种普泛意义上的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热潮.这个过程充满了西方理论旅行的普遍性特征,但也存在接受上的匆忙与激进,在方法论、价值论的转换......
[期刊论文] 作者:段吉方,梁燕城,, 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年份:2016
从冷战模式到难民危机,文化多元化似乎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然而.纵观东西方人文传统.“兼容并包”始终主导人文思潮,人性共识也不懈地推动着文明自身的进步。对话中,两......
[期刊论文] 作者:李艳丰,段吉方,, 来源:美育学刊 年份:2014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以"古为今用"为主要目的,但除了技术层面的功利之用外,还应包括精神层面的"无用之用"。"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内涵表现为,在具体的历史化过程中激活古...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