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9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夏伟,,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14
题解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作为大陆高校文科设置,始于1949年后。该学科史迄今六十余年,大体可以“1980”为界。“80前”奠基作是王瑶1953年付梓的《中国新文学史稿》①(下简称《...
[期刊论文] 作者:朱婧,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21
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以下简称《上海摩登》)~((1))以外滩建筑、咖啡馆、舞厅、公园和跑马场等为城市地标“重绘上海”。...王安忆则将弄堂纳入上海摩登的城市地理版图,对李欧梵的“重绘上海”进行“再重绘”。张真、叶文心、卢汉超和边玲玲等人的上海近现代都市文化研究成果,~((2))为王安忆的“再重绘”提供了学理的支持。...
[期刊论文] 作者:连欢欢, 来源:长安学刊 年份:2011
摘 要:海外华人学者对张爱玲的研究,以夏志清为起点,奠定了后来“张学”研究的基础;此后,李欧梵发掘出张爱玲作品中“日常生活的叙事美学”与“悲凉”的艺术美感;而周蕾则将“细节”作为研究张爱玲作品的切入点...关键词:张爱玲研究;夏志清;李欧梵;周蕾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082-02    戴锦华在200...
[期刊论文] 作者:宋媛,, 来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最早,是李欧梵先生的专著Shanghai Modern:the Flowering ofa New Ur-ban Culture in...
[学位论文] 作者:夏伟,,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3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作为大陆高校文科设置,始于1949年后。该学科史迄今六十余年,大体可以“1980”为界。“80前”奠基作是王瑶1953年付梓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下简称《史稿》)...
[学位论文] 作者:王旭,,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汉语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言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欧化语法现象,这些现象最早只是出现在翻译作品中,后来逐渐扩展到本国作家的文学文本中,而汉语自身...
[期刊论文] 作者:曹汝平 黄建平, 来源:设计 年份:2015
摘要:  基于李欧梵在《上海摩登> 一书中对“现代性”的理解,文章简要论述了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商业美术设计在商业美术设计教育、商业设计展览、品牌形象与广告设计等方面复苏的历史情境,认为“复苏”实质上是上海设计自身历史的延续...关键词:  商业美术 现代设计 上海 李欧梵 复苏  中图分类号:J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
[期刊论文] 作者:陈建华,, 来源:上海文化 年份:2015
小引近数十年上海叙事风起云涌,单举几本跨中西学界的,如李欧梵的《上海摩登》(Shanghai Modern,1999)、叶凯蒂的《上海之爱》(Shanghai Love,2006),和叶文心的《上海繁...
[期刊论文] 作者:孟园, 来源: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年份:2011
摘 要:普实克、夏志清、李欧梵、汪晖同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知名学者,从纵向上来看,他们有前代与后代之分,从横向上来看,他们又有海外汉学家与国内学者之别。...关键词:鲁迅研究;普实克;夏志清;李欧梵;汪晖;研究方法;研究态度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03...
[期刊论文] 作者:法,漠, 来源:读书 年份:1996
其中有在海外享大名的李欧梵先生“狐狸洞书话”数篇。特别是其六,专话欣赏古典音乐的杂志《Gramphone》,引起我的兴趣。  早就听说李欧梵先生学问大,英语讲的地道纯熟等等。...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宇,,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8
近年来,海外学界关注中国现代文化,时常从文化的生产、消费、传播等角度入手,更加关注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当中包括李欧梵的《上海摩登》、叶文心的《上海繁华》等,这...
[期刊论文] 作者:谢慧聪, 李宗刚,,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18
这一阐释不仅成为后人解读《补天》的重要依据,而且成为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解读...
[期刊论文] 作者:殷建东,徐德明,,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17
李欧梵说《狂人日记》有个谜思(myth)的结尾,认为"小说的真正结尾并不是‘救救孩子’,而是那后面的向读者表示不完全之意的几个虚点——‘……’"(1)。许寿裳则强调鲁迅...
[期刊论文] 作者:章情, 来源:企业家 年份:2010
双城,这次是我们的飞跃重洋,不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也不是华人学者李欧梵的专著。这次是城与城之间建筑艺术的合谋。不过不是密议,而是大张旗鼓。不要把“双城计”写成“双城...
[期刊论文] 作者:毛尖,, 来源:书城 年份:1998
时间:1998年5月21日地点:香港清水湾人物:米兰·昆德拉张爱玲艾仑·雷乃李欧梵(LEO) 傅雷傅雷:隔了半个多世纪,读到《倾城之恋》的续篇,真有点物是人非之感。“破落户”家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8
【正】 《文学报》87年12月17日发表《“我为什么写作”——来自海峡两岸作家的对话》,其中讨论到“作家的双重人格”问题,摘要如下: 李欧梵:在作家与作品之间,我产生了很大...
[期刊论文] 作者:秦小珊,, 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李欧梵说过,唯有小说才是张爱玲的意义。所以,认识的结果就是,将张爱玲从小说中攫出来,然后...
[期刊论文] 作者:王冰冰,赵翠杰,,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0
学者李欧梵曾在他著名的《上海摩登》一书中对《良友》杂志有过极富创见性的分...
[期刊论文] 作者:陈如毅,, 来源:商洛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根据李欧梵对"颓废"的阐释,《孽海花》具有"颓废"的艺术魅力和现代性内容,这主要表现在:作为末世王朝最后留影的晚清社会的腐败与病态;清末妓...
[期刊论文] 作者:严文君,, 来源:山西青年 年份:2017
李欧梵在《上海摩登》引入公共空间的概念,作为讨论都市文化与现代性的背景。本文对“公共空间”这一概念及其在书中的具体含义进行梳理,探讨公共空间所带来的新都市文化内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