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摩登》中公共空间与都市文化问题探究

来源 :山西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6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欧梵在《上海摩登》引入公共空间的概念,作为讨论都市文化与现代性的背景。本文对“公共空间”这一概念及其在书中的具体含义进行梳理,探讨公共空间所带来的新都市文化内容。笔者认为李欧梵在谈论都市文化时将着眼点落于消费对象,而忽略了随着上海公共空间出现的服务群体在都市文化中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公共空间消费过程中事实层面与想象层面的偏差。 Li Oufan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public space in “Modern Shanghai” as the background for discussing urban culture and modernity.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concept of “public space ” and its specific meaning in the book to explore the new urban culture brought by public space. In my opinion, when discussing urban culture, Li Oufan will focus on consumer objects while ignoring the fact that with the emergence of service communities in Shanghai’s public space, the location of the service groups in urban culture and on this basis further discuss the factual aspects of public space consumption Imaginative bias.
其他文献
现在学生越来越关注学习微积分到底在实际中有什么用处。其实,微积分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本文探讨了微积分在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些基本的应用。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微积分越来越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迫切需要我们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改变《可编程控制器原理》课程脱离实际的教学现状,运用生
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的交易方式存在很大的区别,传统贸易双方是面对面的,容易确认身份,建立信任关系和保证交易的安全,在电子商务过程中,交易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如何验证交易
笔者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建筑力学与结构》的职业能力需求及所需知识的调查进行分析,总结《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相关能力定位和对应知识点,并结合项目
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是一种符合现代教学思想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高级管理学课程终结的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在中国关于德的思想源远流长,“德”最初的含义与战争有关,意指“以弓缚首,牵之以祭”。在殷人看来“德”是这样一幅场面的缩写:祭祀—战争—俘获—祭祀;战胜者得到颂扬,沙场上英勇之举得到舆论的称赞。商代已出现“德”字,在西周金文中,“德”用作征伐之义的例子已经及其罕见,“德”字被赋予了普遍道德的含义,并在当时的语言文字中成为主流。在《易经·系传》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的,在道家
期刊
城乡规划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后,现行的专业教学知识体系明显落后与学科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实践需要.本文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例,探讨适应一级学科背景下
摘 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方便,同时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愈来愈突出,加强应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就成为比较紧迫的事情。本文主要就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以及信息安全威胁的案例简要阐述,然后就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实施详细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的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必备,计算机网络的
摘 要: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目标定位不明确,收付实现制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收支与结余业务,年末结转所得税核算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可以通过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弥补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核算信息化的应用,于年末结转所得税核算方法不科学的改进来促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策略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为了让国内的国有事业单位能适应
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下,由社会发展实践需求所决定财富问题日益凸显。在承继批判西方传统经济学财富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从主体和客体两个视角透视了财富的本质,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