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李智福,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08
本文依“化”而对庄子哲学中的齐物论、逍遥游以及生死观等展开演绎。笔者首先考察“化”的原始内涵,厘定其本意为“状变而实无别”,并依此义契入庄子哲学。在大化流行中,化...
[期刊论文] 作者:王薇,,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庄子的言意观上承老子,同时在"道无"的本体论基础上又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超越式的言意观,从而构筑了一个言说者—听说者的完整的审美过程。庄子的言意观对中国历代文人的文艺...
[期刊论文] 作者:谢翾,,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对死亡进行了深入独特的思考。本文旨在论述庄子对死亡问题的基本思想:从本体论上看,死为气之消散;从认识论上看,死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意向;从现实性...
[期刊论文] 作者:付选刚,,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2008
庄子认为,要获得人生的幸福就要保持内心的恬静,就要顺应自然,就要有辩证的“利”、“弊”观和宽广的胸怀。庄子的人生观,对于今天的人们安顿心灵,实现人生幸福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论文] 作者:荆春花,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08
本文以庄子“理想人”境界及其修养途径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审美视野中分析庄子“理想人”境界及其修养途径所蕴涵的美学意蕴。庄子所向往的“理想人”境界中蕴涵了用一种审美...
[期刊论文] 作者:张语,, 来源:华人时刊 年份:2008
庄子在《说剑》中与喜欢剑术的赵文王有一番关于剑的话语,庄子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天子之剑……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
[期刊论文] 作者:李彦艳,, 来源:沧桑 年份:2008
庄子崇尚自然,以回归自然为出发点和旨归。《庄子》一书充分体现了对生态美的讴歌和对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态平衡的担忧与痛心,在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指...
[期刊论文] 作者:刘玉丽,杨启鲁, 来源: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在对同心圆寓言作了界定的同时,对《庄子》同心圆寓言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庄子》同心圆寓言可分为平列式、嵌入式和公转式三...
[期刊论文] 作者:李生信,,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2008
"气"在《庄子》中内容广博,灵活多变,与老庄哲学思想融为一体。在庄子的思想中,"道"是"气"产生的基础。《庄子》中"气"的概念,建立在道家学说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源,...
[期刊论文] 作者:孙永田, 来源:家庭医学:上半月 年份:2008
“心斋”,语出自《庄子·人间世》,指心灵的空静,保持清洁。庄子认为,人生处世,应随时挫平焦虑、烦恼、忧伤、迟滞等反常心理,及时调整纷扰迷乱纠缠不清的消极情绪,使心情平静平...
[学位论文] 作者:陈兰飞,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08
“道”是庄子思想世界中的核心思想,如何得“道”,实现本真的生存是庄子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语言作为人的重要特征,在庄子思想中相关方面的思想非常丰富,位置也非常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张文勋,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2008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是一部人生哲学。庄子所追求的虚无之“道”,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之道,又是一种主体性的精神境界;他追求的“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的绝对...
[学位论文] 作者:张月华,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08
庄子的生命意识思想现在是庄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这与近年来中国社会转型阶段中人的生存问题、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密切相关。为了洞悉庄子生命意识的思想内...
[学位论文] 作者:周青, 来源:安徽大学 年份:2008
但是从道家内部的经典著作——《庄子》来考察先秦道家人物及其思想的成果很少,多数是仅把《庄子》书中关于先秦道家人物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春红,,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庄子齐物论》所蕴含的哲理意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风的比喻,指马之辨,庄周梦蝶。通过对文中比喻的把握,使读者对庄子诗化哲理和对《齐物论》有一...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走近科学 年份:2008
纵观整部《庄子》,所有的理论只有一个奥秘,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其实,在道家的理论中,人以大地为法,地以苍天为法,天以道为法,而道法自然。因此,世间万象,合乎规律为最好。    ...何为人间大道    庄子在《知北游》篇里,托一个名叫知的人,去追问什么是人间大道?知,是一个大智慧的人。  知游历于...
[期刊论文] 作者:高利民,,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有、无对于历代研究庄子之道的人是最重要的一对范畴。他们或者以无为道,或者以有为道,又或者有无双遣归道于空,应该说都从某一方面触及了庄子之道的本质。笔者认为庄子之道...
[期刊论文] 作者:周洋,,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苏轼的散文无论在创作风格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深受《庄子》影响。苏轼的散文构思奇特新颖,使作品呈现出《庄子》般的奇诡恣肆、幻化多变的创作风格,主要表现在想象力的丰富超...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文娟,,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楚狂接舆首见于《论语》,拓展丰富于《庄子》,兼有狂士和隐士的个性特征,他突出反应了庄子愤世嫉俗的批判精神和逍遥自由的理想精神,在众多的隐士中独具特色。在接舆形象的流...
[期刊论文] 作者:徐鑫赟,栾佳,,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关于《庄子》的文化背景,宋代朱熹、近人王国维都认为是楚,建国后哲学史的通行说法,也是持相同意见。但是笔者在对《庄子》研读的过程中却逐步发现,这样的认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