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8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5
最初知道蔡东,是因为她的《下一站,城市文学》。在这篇仅是两千余字的短文里,她先是以孟繁华教授那引起广泛争议的《乡村文明的崩溃与“50后”的终结》引出话题,认为它“不圆滑,不和气,不点名表扬”,是“一篇坦诚、敏锐而前瞻的力作”,后又顺理成章地揭橥深圳城市文学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4
在“80后”这代写作者中,双雪涛是一位迟来者。当这代人中最早开始写作的作家们已经名声在外、著作等身时,双雪涛尚在一家银行上班,每天与数量庞大的钞票打交道。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写作,遂辞职。在这时代,成为一位自由作家无疑是冒险之事,更何况他低......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4
2005年,由查建英采访、编选的《八十年代访谈录》一书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后,不但迅速登上各大著名书店的排行榜,还引起了知识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此后数年,三联书店又顺势推出了马国川的《我与八十年代》和北岛、李陀主编的《七十年代》等“同类”作品。这些具有“......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江河文学 年份:2021
《中国作家》2020年第6期打破了以往的栏目惯例,推出了一期“科幻小说专号”。这期专号在作品主题、作者等方面都较为多元化,刊发的作品在写法上也相当丰富,科幻小说的不同风格都得以呈现。针对这些作品,徐晨亮和赵依在专号的同期评论文章中已作了颇为全面的解读与......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江门文艺 年份:2009
讲个故事吧,关于他和她的。  他和她,是在爬山时认识的。那个黄昏,他们第一次见面。他踏上第一级石阶时,视野内,就只有她一个。于是在半山的雪白身影,成了他追赶的目标。  那一年,他二十九岁,接近而立之年,没有什么成就,首先是没有什么钱,倒是身体开始发福......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扬子江文学评论 年份:2020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迟子建是一个殊异的存在。她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领域都有写作实践,都写出了具有影响力、甚至是具有经典性的作品。对于这三者的区别,迟子建曾有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如果说短篇是溪流,长篇是海洋,那么中篇就应该是江河了。每种体裁都有自己的气象......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作品 年份:2018
读丰一畛的短篇小说《后遗症》,首先注意到的,是小说中人物那种紧张不安的情绪。这篇小说的主线,主要写许东陌和褚楚两个青年的一次失败的约会。许东陌刚刚博士毕业,即将工作,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他到异地见他的女朋友褚楚。对于这次约会,他们都心怀期待,又始终被一种......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广州文艺 年份:2018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当代文学史研究者和当代文学批评者之间,逐渐有一种相互轻视的情绪和态度,并且各自都有不少理由。比如说,有的文学批评者认为文学史研究者有一种方法论的天真,时常觉得掌握了一种方法就可以包治百病,包打天下。文学史研究者还经常被文学批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广州文艺 年份:2017
这两年因为做城市文学研究的缘故,读了不少深圳青年作家的作品。深圳是一座新城市,它的文学也是年轻的,未必很成熟,却随处可见生机,也有它的一些特质。尤其是以比较的眼光来看,其特质尤为鲜明。对于北京、南京、西安这样的老城市来说,时间是比空间更为值得注意的因素,或......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广州文艺 年份:2016
通往瓦尔登湖的路  这些年买了不少书,有的书,买了一直放着,从未读过;有的书,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读完,仅限于翻一翻;还有一些书,早已经读完了,却还是在重读中……这些,都是书的用途。  对于我来说,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本适合于重读的书。  我手上有三本不同版本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3
之所以为本文取名为《途中之镜》,渊源有自。作家司汤达在《红与黑》中曾留下了这么一句话:“小说是携带着上路的一面镜子。”有学者曾把这一说法看作是机械反映论的罪证,美国批评家迪克斯坦在其名著《途中的镜子》一书中却认为司汤达的镜子意象大有深意,“司汤达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3
王十月是近年来颇受批评界关注、拥有较多读者的作家,尤其是自《国家订单》以来的一系列作品,大多是刚发表就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这自然与他在坚持文学探索的同时,不忘关怀社会现实、常常能切中社会重大问题有很大的关系。中篇小说《寻根团》的发表,也一度聚拢了文学......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9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文学港 年份:2019
徐衎的这篇作品被命名为《淡呀淡的光》,我在阅读时首先关注的却不是光的意象,还有和光有关的“看”这一行为。作者提示这一阅读路径自有其意义和理由。除了题目涉及光,在正文中,光的意象也反复出现。比如小说在行将结束的时候曾写到:“一束太阳光从窗帘缝隙里射进来......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湘江文艺 年份:2019
读完弋铧的《难得有你》,一个想法跃然而生:内在于世界。这里头又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这篇小说所涉及的经验是在世界视野中展开的,是内在于世界的。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时代。技术的发展,使得空间的距离缩短了,或者说,空间的距离变得不再......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南, 来源:扬子江文学评论 年份:2022
叶弥的小说有多种不同的读法.这次集中读她的长篇小说《不老》 《风流图卷》 《美哉少年》,还有《你的世界之外》 《成长如蜕》 《桃花渡》 《叶弥六短篇》等小说集,时常在我脑海中回响的,是两个词:“断裂”与“破碎”.这两个词和理论无关,也并非概念.我们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史静,,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5
如观察者所言的,“80后”批评家“金理、杨庆祥、黄平、刘涛、何同彬、傅逸尘、徐刚、李德南等等,正以自己的批评实践,改写着当下文学批评的版图”。①这些“80后”批评家多从著...
[期刊论文] 作者:江飞,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6
近几年来,“80后”批评家以“北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南社(云南人民出版社)”为阵地迅速集结,一跃成为当代文学批评中一个充满无限活力和潜力的青年批评家群体,①李德南正是其中的翘楚之一。...在我看来,李德南不仅具备了“80后”批评家所共有的学院教育背景,表现出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展示出敏诚多思、敢说真话的现实人格和批评品格,更体现出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一是硕士阶段的哲学专业训练,使其能够...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江南 年份:2019
一rn李德南:能否谈谈您所喜欢的科幻文学作品和科幻作家以及打动您的理由?rn吴 岩:我最早是“文革”期间开始看科幻小说,那个时候特别喜欢的,一个是苏联的科幻作品,一个是“...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江南 年份:2020
一rn李德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乡土文学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文学与社会以往的发展轨迹来看,在乡土文学之后,城市文学应该是顺势而生的文学主潮.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