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03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付建玉,韩宝瑜, 来源:科技通报 年份:200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国家茶树资源圃随机采集茶小绿叶蝉个体,用RAPD标记技术,拟从DNA水平上探索茶小绿叶蝉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为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提...
[期刊论文] 作者:王皖西,韩宝瑜,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03
岳西翠兰是岳西县农业局在地方名茶"小兰花"已有的技术基础上创制成的新名茶.1983年,在地区名茶评比中一举夺魁.翌年再列榜首....
[期刊论文] 作者:韩宝瑜,韩宝红,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7
分别使用昆虫触角电位仪(EAG)和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无翅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对14种茶树挥发性化合物、14种挥发物中“绿叶气味”组成的混合物(GLV)、14种挥发物的混合物(AC...
[期刊论文] 作者:付建玉,韩宝瑜,,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7
用RAPD技术对华东地区7个茶园的黑刺粉虱种群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具特异性的引物,扩增出248条长度约为200~2000bp的DNA条带,其中19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80.24%。经Popgene软件分析,黑刺粉虱种群平均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48.33%......
[期刊论文] 作者:韩宝瑜,陈宗懋,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0
采用培养皿 ,1承接茶蚜自然分泌蜜露 ;2收集蜜露浓缩后点于培养皿中心。逐头释放瓢虫于分别盛有这 2类蜜露的培养皿中心进行生物测定 ,两个试验均证明 :1蜜露强烈地吸引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 ,随着蜜露浓度呈梯度地增大 ,搜寻时间极显著地延长 ( P......
[期刊论文] 作者:韩宝瑜,周成松, 来源:茶叶科学 年份:2004
用四臂嗅觉仪和昆虫触角电位仪(EAG)研究了新鲜茶梢和茶花的15种单一挥发性组分对有翅茶蚜的引诱效应.结果表明其中的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芳樟醇、正...
[期刊论文] 作者:韩宝瑜,陈世龙,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6
本文记述了皖南丘陵密植茶园和茶-林问作茶园虫生真茵种类,分析了虫生真菌群落的垂直分层格局、水平分层格局,以及季节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韩宝瑜,李卓民,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张建群,韩宝瑜,, 来源:蚕桑茶叶通讯 年份:1993
茶园中瓢虫种类较多,成、幼虫食性相似且活动力较强,是粉虱、蚧类、蚜虫等难以控制的小型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类群。如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onicum)是黑刺粉虱(Aleur...
[期刊论文] 作者:张汉鹄,韩宝瑜, 来源:茶叶科学 年份:1999
我国茶树有害昆虫多达808种,分别于2纲14目109科,其中以食叶的蛾类和同翅目种类居多。在世界动物区系中,东洋区种类所占比率最大。在国内动物地理中,以华南区等南方种类所占比率最大。南方......
[期刊论文] 作者:王薛婷,韩宝瑜,, 来源:茶叶科学 年份:2016
使用基于Etho Vision XT11.5软件的视频轨迹分析仪检测了交尾和未交尾的雌、雄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对茶鲜叶和黄、白、绿色卡的搜寻行为,结果发现:(1)未交尾雌成虫从释放点缓慢地搜...
[期刊论文] 作者:韩宝瑜,陈宗懋, 来源:茶叶科学 年份:1999
用“Y”型管嗅觉仪和培养皿法,观测了蚜茧蜂对茶蚜危害的和非危害的茶树新梢及其不同部位,新梢提取物,茶蚜蜜露和几种非寄主植物材料的定向和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只有茶蚜危害的茶树......
[期刊论文] 作者:韩宝瑜,查光济,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1997
对马尾松纯林中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的调查表明,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昆蜘蛛类群物 种类分别占51%、12%、7%和26%,益害生物个体数之比约1:10.2个相似的相分或林间层次中,物种类、科数相等或相近......
[期刊论文] 作者:付建玉,韩宝瑜,, 来源:茶叶科学 年份:2008
根据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EpNPV)两个核心基因A13-1 lef-8和A13-1 polyhedrin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应...
[会议论文] 作者:付建玉;韩宝瑜;, 来源:2007年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根据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两个核心基因A13-1 lef-8和A13-1 polyhedrin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方法分别扩增获得538 bp和281 bp的两个DNA片段。...
[会议论文] 作者:刘守安;韩宝瑜;, 来源:2009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茶树脂氧合酶是一种含铁离子的非血红素双加氧酶,在生物体内专一催化含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加氧反应,生成具有共轭双键的脂肪酸氢过氧化物(HPOs),并...
[会议论文] 作者:张汉鹄,韩宝瑜, 来源:中国昆虫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韩宝瑜,陈宗懋, 来源:Entomologia Sinica 年份:2000
EPG研究表明 ,茶蚜口针在茶树韧皮部分泌 (E1)和吸食 (E2 )时间极显著地长于、非取食波 (np)极显著地短于在非寄主———大豆和小麦上相应的时间和波形。在茶树第 1叶、芽头...
[期刊论文] 作者:韩宝瑜,张建群,, 来源:贵州茶叶 年份:1994
张汉(1989)、宋慧英等(1992)报道了寄生茶黑剌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 (Quaintaince)]的一些蜂类。而茶园中黑剌粉虱与寄生蜂类群间的量化关系、寄生蜂控制该粉虱的潜...
[期刊论文] 作者:韩宝瑜,李增智, 来源:安徽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2
生物测定证实,蚧侧链抱(Pleurodesmospora coccorum)对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和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具较强致病力。田间调查表明,该虫生真菌在黑刺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