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27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3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沃龙,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1
主要从功能语法,语义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考察汉语“在+宾语”结构和乌克兰语相应表达的对比。   第一章:“在+宾语”短语研究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江晓丽,, 来源:才智 年份:201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格语法的相关内容,运用格语法的相关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宾语意义类型进行分类。...
[期刊论文] 作者:陈莉燕,, 来源:中学英语园地(九年级版) 年份:2011
宾语从句是初中英语的重要语法项目之一,也是各地历年中考试题考查的热点之一。为帮助同学们迅速掌握该知识点,本文将以近年来全国部分省市的典型中考试题为例,就其常见...
[期刊论文] 作者:龙翔, 来源: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年份:201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形式和语义,从动词和间接宾语语义特征方面考察双宾结构中直接宾语前数量词的隐现规律,认为只有在典型的双宾结构中,即动词中含有固定的"给予义",间...
[期刊论文] 作者:杨德峰,, 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1
本文以对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语料统计为基础,详细考察了不同的VC1OC2中宾语的语义类,发现不同的VC1OC2中宾语的语义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文章指出,不同的VC1OC2中的宾...
[期刊论文] 作者:林燕,, 来源: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11
从英语非作格动词的生成出发,探讨汉语的非作格动词可以带宾语现象的表现特征,认为当单个非作格动词与结果补语构成动结式复合词后,结果补语这一句法手段使得非作格动词后面...
[学位论文] 作者:朱怀,, 来源: 年份:2011
文章介绍概念整合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思想,提出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的句法-词汇语义接口系统,用该理论解释现代汉语非受事宾语句的意义构建和句法语义实现过程。全文共12...
[期刊论文] 作者:马志刚,, 来源:语言与翻译 年份:2011
汉语及物句和非宾格句中的宾语在题元角色、格位形式和语类性质方面应该具有匹配关系。及物句中的宾语承担受事、承载宾格,因此其语类性质既可为数量短语,也可为定指短语;而非宾...
[期刊论文] 作者:谭世松,龙婧怡,,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宾语前置在现代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语法现象,但在我国古代却是一个普遍的语法现象,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都有大量地使用。通过解读先秦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论语》,发现其中也存在...
[期刊论文] 作者:朱怀,,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11
从概念整合理论来看,现代汉语工具宾语句由动作事件和工具使用事件整合而成,整合经历了心理空间的建立、事件框架的选择和事件压缩过程。动作事件和工具使用事件在整合过程中...
[期刊论文] 作者:张建理,,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构式是范畴,英语双宾语构式是复杂范畴,其中至少有12群参与动词,其中give词群承继句形成典型子范畴,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释的例外语例。历时调查发现,从中古英语屈折标记消除...
[期刊论文] 作者:郭鑫,曾珊,, 来源:钦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1
宾语可互换句的形成条件可从动词和名词关系特征方面进行考察,名词多为动作的受事成分及其实现条件,能够进行互换的句子的名词性成分受生命度等级的制约,等级高的容易成为话题...
[期刊论文] 作者:郭璐璐 谌莉文,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份:2011
摘 要:本文借助题元准则、核心语移位理论等句法相关原理,对汉语中的代体结构与动宾式动词加宾语结构的D结构、S结构及从D结构到S结构的转化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本文尝试对邢福义和Lefebver的代体结构形成过程模式进行了修正,并以代体结构的形成模式为参照,提出了动宾式动词加宾语结构形成的过程模式。  关键词:代体结构 动宾式动词加宾语结...
[期刊论文] 作者:柏承文, 来源:第二课堂(高中版) 年份:2011
“动词 宾语 不定式”是英语中很有用的结构,高考经常有所涉及,请看下面一道真题:  You’ve failed to do what you to and I’m afraid the teacher...
[期刊论文] 作者:李艳芝,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11
也就是说,“有着”的宾语不能是一个光杆名词,要求有修饰成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必须向学生解释其...
[期刊论文] 作者:路崴葳,, 来源:新闻爱好者(上半月) 年份:2011
“V一下”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表达“少量”意义的结构之一,同时也是动词人句的一种重要变形形式,在表达交际中具有重要地位.该结构中宾语出现的位置有二:“V”后和“一下...
[期刊论文] 作者:何红,,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1
同源宾语结构是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语言现象,学术界对其存在和使用有不同的阐释。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角度对其作了初步分析,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智义,倪传斌,, 来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11
G语类是我国学者何晓炜为解决双宾语结构的推导而创设的新功能语类。但他的方法仍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新功能语类的引入违背了界定合理性、经济性、对称性以及可操作性的相关要...
[期刊论文] 作者:路崴崴,,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2011
该结构中宾语出现的位置有二:"V"后和"一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旭,, 来源:东方语言学 年份:2011
本文利用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跨语言或跨方言探讨了一种非常特殊的被动句——偏称宾语被动句。首先描写其句法特征,然后对汉语方言和中国境内民族语言中的词类被动句作了考...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