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年份:2019
较之于“诗”,“词”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赋情真、取境狭、寄兴深、达意婉、风神媚,“词”更有音乐性、抒情性、修饰性,因而“词”的教学宜有别于“诗”。“词”之教学有必...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0
“国俗语义”一词最早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德春教授提出。王德春教授在深入研究国俗语义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门“国俗语义学”,并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所谓国俗语义,就是人们在词语的实体指称意义的基础上添加的民族文化语义。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年份:200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寻找失去的阅读教学的魂魄,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对于阅读教学,我们常...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浙江教学研究 年份:2018
针对丽水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现状,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成立了义务教育命题能力提升研修班,开展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小学语文、数......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中小学教师培训 年份:2007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第五代”教师(如郭初阳)已经举着批判甚至反叛的旗帜,逐渐登上了舞台,语文界以“第三代”(如钱梦龙)和“第四代”(如李镇西)语文教师为主体的格局逐渐被打破。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课成为许多教师的选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教师无为,如同放羊;二是学生......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 年份:2015
语文教育应当属于“人”,属于大写的“人”,这应当成为我们的共识。而当今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应试教育绑架了日常教育,造成人性的分裂和人的片断化。不管是什么文本类型,一律被肢解为生字新词、好词佳句、段落大意、表现手法、主题思想等若干考点,情感的体验渐行渐......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 年份:2010
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峡》是现代散文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祖国土”专题下的“江山多娇”板块也选用了此文。  《长江三峡》的典范性特征在于其多达18处的比喻,这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是不多见的。在“教材内容”转化为“......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 年份:2009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选用了宋代文赋典范之作《秋声赋》。作者欧阳修在描摹秋声秋状后写道:“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教材对“一气之余烈”的注释为:“一气,天地间混然之气,这里......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阅读与鉴赏(教研) 年份:2009
为什么许多语文教师基本功不错,而课堂却屡有败笔?或杂乱无章,千头万绪;或面面俱到,平均使力;或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画蛇添足,劳而无功;或买椟还珠,以次充好……这些败笔绝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怎样才能克服上述通病,提升自己的教学境界?思来想去,笔者以为主要......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年份:2019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面临着“狭化”“泛化”的问题,“狭化”削弱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功能,“泛化”稀释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功能。为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通过正确认识内涵、科学设计流程、准确寻找内容的关联点来解决资源配置与内容调控问题。  关键词:......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 年份:2008
【缘起】《(论语)选读》是浙江省高中语文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门选修课程。《(论语)选读》教学,至少面临着五大困惑:第一。《论语》是经典,如何“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第二,《(论......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20
作为衡量试卷质量的重要指标,试卷制式是反映知识、能力、素养的重要框架,也是体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深化,试卷制式的结构调整与名...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7
语言表达题通常是以一个题目一个考点的形式来考查单项能力。不是修改标点,就是修改病句;不是扩展语句,就是压缩语段;不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就是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年份:2010
高尔斯华绥的小说被收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的“号角,为你长鸣”专题下的“底层的光芒”板块.小说写的是一位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鞋匠格斯拉,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0
语文版是高中语文选修系列“文化论著研读”的一种,内容分为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哲学四个主题,每个主题又有不同的专题,每个专题设置“正文”(含参考译文)、“课后练习...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年份:2012
最近听一位教师执教《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其教学流程是这样的:首先问“一个人”是谁,他有哪些遭遇,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约15分钟;接着问在这些遭遇中,哪一段遭遇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学生......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年份:2011
在文选型教材里,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的文章构成的,这些文章原本是各自独立、各具特点的作品,但是,一旦进入语文教科书,文章的独特性与教材的规定性发生碰撞,文章就至少是部分地失去......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20
近几年,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都出现了一种新的写作题型.这种写作题型脱胎于以往的写作题型,又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以情境作为写作的背景,以情境作为写作的中心,...
[期刊论文] 作者:林忠港,, 来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年份:2016
文本是一个自足的存在,具有相对稳定性。读者解读文本,实际上就是对文本进行解构进而重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调动自身的见识和学养,对文本展开阐释,使文本获得新的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