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8
新儒学对原始儒学精神的弘扬,主要是通过对宇宙本体的探索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来进行的。在新儒学那里,本体呈现的是一个本然的世界,与西方哲学中所说的具有实体意义的本体不......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1
境界的形而上何以成为可能是宋明理学探讨的主题,它涉及理想人格的培养问题。本文着力分析张载的人生境界理论,意在弄清楚张载是如何探讨人生形上问题的,又如何在人生实践的功夫......
[会议论文] 作者:宁新昌, 来源:2015“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两岸心学论坛—甘泉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5
甘泉心学的特征比较明显:学宗白沙,融冶诸家,随处体认天理,兼赅良知践行,提倡无将无迎,未曾逐外遗内。重视“勿忘勿助长”,在“勿忘勿助”中间有“敬”,有“忠”,亦有“信”;......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 来源: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21
王阳明的学问是他的人生阅历,也是他的人格精神.世界是人的一世之界,人存在于世界当中,人和世界本无间隔.人是“天地之心”“心只是一个灵明”,人是世界的诠释者,“心”是意义的发现者.人生活于“人情事变”当中,“人情事变”即人的生活世界.在“人情事变”中人......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份:2000
《论语》并不是漠视死的问题的,而是对死有深刻论述的。这其中包含了死的自我意识,死的价值意识及死的本体论意义。本文通过死与生、命、仁、善、信、礼等关系的剖析,较全面地展示了《论语》关于死的意义的论述。......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宁强, 来源:渭南师专学报 年份:1996
周敦颐的理学地位与他的本体论思想息息相关。他的本体论思想是在儒、释、道三教论争中而形成的。周敦颐是宋明理学本体论的开创者。...
[期刊论文] 作者:刘树友, 来源:渭南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本体与境界——论新儒学的精神》一书,作为宁新昌博士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是近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出现的一部少见的力作。本文着重就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评介:一是分析该书...
[期刊论文] 作者:戢斗勇,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龚建平,宁新昌,,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0
儒家哲学的方法论建构至今仍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代以来,人们忽略了修身是儒家哲学的基本方法,而代之以西方的逻辑分析方法,导致儒家哲学方法的西式理解。其实,儒家建立在...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 龚建平,,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一部《论语》从头到尾都是讲工夫的,儒家的基本经典也主要是论工夫。虽然儒家也研究本体和境界,但是,工夫才是最基本的。工夫是儒家论说的出发点。没有工夫,本体将与人无涉,...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许平,,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6
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他的思想对宋明理学影响深远,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德国以及西方文化。两者虽然相距几万里,相差数百年,其思想的相异与相...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赵岚, 来源:长白学刊 年份:1998
王阳明哲学是其人生经历的总结。他在生死困境中所彻悟的“吾性自足”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在王阳明看,心、性、理三范畴本是同一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致良知”把作为本体......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许平,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就本质而言佛教哲学属于境界形而上学之列,就境界形而上学的“学”来说,它不仅具有“学问”的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觉悟”的意义.僧肇哲学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它首...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何真,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实事求是"应该有人文关怀.实事求是和哲学基本问题是内在统一的.按照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实事求是不仅是一个本体论的问题,而且是一个认识论和价值论的问题."实事"不仅有事...
[期刊论文] 作者:龚建平,宁新昌, 来源:渭南师专学报 年份:1994
“诚明”之境是儒者“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是儒者的安身立命之地。“存在”的“澄明”为“此在”的人生追求,亦为“此在”的“无何有之乡”。两种不同人生境界的产生有其深刻......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Wang Xiaonong,, 来源:孔学堂 年份:2017
“穷神知化”是张载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表达的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另一方面体现的是人们的思想境界。也就是说,“神”“化”不仅内含了宇...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许平,, 来源:朱子学刊 年份:2005
一为了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先说明什么是境界和形而上学,然后再去综合地、比较地理解境界形而上学。就境界而言,可分为物境和心境。《诗·大雅·江汉》...
[期刊论文] 作者:龚建平,宁新昌, 来源:渭南师专学报 年份:1995
从方法的角度看,辩证法是理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通过并扬弃理性自身局限而通达真理的途径或环节。从方法角度理解辩证法不仅符合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精神,而且还说明辩证法和形而......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晓英,宁新昌, 来源: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3
研究中国婚姻史、妇女文化史,《易经》是上古时期不可多得的一部文献,其中反映了妻从夫居、男尊女卑、多女共夫、婚姻不自由、贞节萌芽、婚龄、婚期、男主外女主内等现象。然...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范玉洪, 来源: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1
在新儒学那里,对宇宙本体的探索和对人生境界的提升是统一(同一)的,尊德性和道问学是统一(同一)的.但这种统一(同一)恰恰构成了其学说的内在矛盾,即为学与做人的紧张,理论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