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6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学术评论 年份:2019
许多年前,我在一篇未完成的稿子中曾经这样描述:从过去的三毛热到晚近的“文化苦旅”现象,似乎都暗示着旅行文学时代的到来,但人们很少从旅行写作的脉络思考大众对三毛和余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学术评论 年份:2015
媚俗与崇高是文艺批评两个重要概念,尽管这两个概念都已经退出了文学批评的主战场,但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历史使命远未完成。一日常意义的"媚俗"显然是一个贬义词,通常用来......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话语权力"概念改变了人们对人类语言,对语言与社会环境、权力系统、社会理性运转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方式,也深刻地改变了当代文论对文学创作、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学术评论 年份:2016
作为当代文学批评者和文学理论学人,练暑生是敏感、活跃的和善辩的,介入和对话是他的文学批评的一贯立场。十几年来,练暑生结合时代热点,紧跟学术前沿,思考的问题往往具有比...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它随着汉语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与研究而进入中国当代文论的视域.90年代以降,大众文化或媒介时代的到来,促使中国纯...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0
解严前后,台湾知识界出现了一个新的阐释概念:"民间社会"。从南方朔、萧新煌和杭之到《南方》杂志,一大批学者都对"民间社会"概念的内涵及意义做出了深入的阐发,试图用"民间...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8
文化研究的兴起带来了一系列的跨学科对话与跨领域的阐释实践,形成整体性批判性的阐释视野,对当代台湾左翼思想的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研究拓展了台湾左翼论述与实践的空...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亚太经济 年份:2010
近年来,台湾地区文化产业理念的重构已经转向了"文化经济"这个崭新的方向: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创意经济的范畴与框架之中,从经济体制的历史变迁重新定义"文化创意"理念,并且试...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 年份:2016
随着时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英语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跨国交际日益增多。有效克服跨文化交际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对英语教学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学术评论 年份:2020
"杨逵论"在两岸文学史叙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章,也是岛内统派左翼与独派左翼争夺的文学史乃至思想史的重要资源。以陈映真为代表的统派知识分子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坚持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乡愁是海外华人的离散生存方式所产生的心理需求和情结,不同的乡愁书写个案都是书写者对自身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的“在地回应”。历史感、文化记忆、生存的具体性以及对未来...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吉林金融研究 年份:201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规模小、信用程度较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中小企业融资仍存在很多...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2
后殖民论述是当代台湾至关重要的人文思潮之一,深刻地影响着人文学界对台湾的历史、政治、文学和身份问题的认识与阐释。由于发言位置与理论立场的差异,在后殖民话语生产场域,台......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4
抽空了社会学内涵的“本体论的主体间性”美学在思想上是贫血的。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转换的论述“停留在纯粹思维的范围之中”,在主体性发育不良的时代,这种转换论述难以承担美......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认为把德国的阿多诺和海德格尔并置为20世纪西方新浪漫派的代表人物是一种误读.阐述了产生误读的因由,即这种误读忽略了两者哲学观上存在的尖锐对抗,也忽视了两者在美学观上...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教师 年份:2018
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小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先学后教”模式的应用,可以在让学生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文章主要对“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构...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后殖民论述在台湾的兴起与演变关涉到人文知识分子如何思考台湾和如何“阐释台湾”这个至关重要的当代命题。后殖民理论如何“在地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构成我们理解90年代后......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学术评论 年份:2020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以采访实录的方式,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的画面和场景,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具体可感的细节,展示了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解严之后的台湾女性主义书写,体现出鲜明的中产阶级趣味与叙事特色、自觉的女性主义以及性别政治意识,渗透了后殖民与后现代色彩,介入到台岛社会复杂的社会政治文化场域之中...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09
“殖民现代性”概念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台湾知识界对台湾尤其是对近代台湾的阐释,在文学艺术领域,“殖民现代性”问题则牵涉到感性领域的现代性规训与反规训的命题。“殖民现代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