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0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范红梅,甘再国,秦芝,雷祥国,徐岩冰,何建军,刘洪业,吴晓蕾,郭俊盛,周小红,袁双贵,靳根明,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2001
利用 1 2 0MeV的2 2 Ne离子束轰击2 41 Am靶 ,通过2 41 Am(2 2 Ne ,4n) 2 5 9 Db反应合成了一个Z =1 0 5,质量数为 2 59的新同位素 .反应产物是用氦喷嘴技术和转动轮装置...
[期刊论文] 作者:张玉虎,赵庆中,周小红,孙相富,雷祥国,郭应祥,刘忠,陈新峰,诸永泰,淑贤,袁观俊,刘祥安,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1997
利用147 ̄Sm(19 ̄F,4nγ)162 ̄Lu反应研究了162 ̄Lu的高自旋态。由7个带BGO康普顿抑制的高纯锗探测器和一个小平面探测器进行了在束γ测量,首次建立了双奇核162 ̄Lu转晕带的能级纲图。发现在低转动频率下,162 ̄Lu的转晕带能级发生......
[期刊论文] 作者:甘再国,郭俊盛,秦芝,范红梅,吴晓蕾,雷祥国,郭斌,刘洪业,李文飞,李剑锋,徐瑚珊,靳根明, 来源:原子核物理评论 年份:2003
利用SFC提供的束流对新建的转轮系统进行了检验实验,得到了相关的实验结果.实验证明了该装置的可靠性,为进一步开展超重核的研究完成了预实验....
[期刊论文] 作者:邢烨炳,周小红,张玉虎,郭应祥,马龙,雷祥国,郭文涛,OSHIMA M,TOH Y,KOIZUMI M,OSA A,HATSUKAWA Y,许甫荣,SUGAWARA M,, 来源: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年份:2008
利用在束γ谱学技术和173Yb(18O,4n)熔合蒸发反应研究了187Pt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实验观测到基于νi13/2,ν7/2-[503],νi213/2νj,ν3/2-[512]和ν1/2-[521]组态的转动带,并...
[期刊论文] 作者:冯希臣,郭应祥,周小红,雷祥国,黄文学,何建军,朱少飞,刘忠,张玉虎,罗亦孝,温书贤,袁观俊,吴晓光,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2000
利用能量为60-80MeV的~(12)C束流,通过~197An(~(12)C,3n)~206At反应研究了~206At核的高自旋能级结构.用7台BGO(AC)HPGe探测器和一台用于探测低能γ射线的平面型HPGe探测器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γ-t符合及γ射线的角分布测量.基......
[期刊论文] 作者:温书贤,韩广兵,吴晓光,刘祥安,李广生,袁观俊,翁培焜,杨春祥,马英君,陆景斌,郭应祥,雷祥国, 来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年份:1999
实验上磁转动带的证据是在一些形变不大的核的能级中存在一系列强度较大的ΔI=1的M1跃迁。这些M1跃迁与我们通常在高自旋态中观察到的M1跃迁不同。首先,这些跃迁的能量非常规...
[期刊论文] 作者:李仕成,张玉虎,周小红,柳敏良,雷祥国,郭松,高丙水,de ANGELIS G,MARGINEAN N,GADEA A,NAPOLID R,AXIOTIS M,RUSU C,MARTINEZ T,, 来源: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年份:2013
利用重离子融合蒸发反应159Tb(29Si,4n)184Au布居了形变双奇核184Au的高自旋态,用GASP探测器阵列进行了在束实验测量.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深入分析,新发现了一条可归属于184Au核的强耦合转动带.基于对转动带有效K值的分析以及从实验数据中提取出的带内B(M1)/B(E2)......
[期刊论文] 作者:周小红,孙相富,郭应祥,雷祥国,刘忠,陈新峰,张玉虎,金寒涓,罗亦孝,温书贤,袁观俊,李广生,杨春祥,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1995
用100MeV16O束流轰击厚的天然Re靶和187Re同位素靶,布居了197Bi的高自旋激发态.用y-y-t符合测量,发现并修正了已有的197Bi能级纲图中的错误,确定了197Bi的三个新的高自旋同质异能态,识别出了11条新y跃迁.并从奇ABi核能级结构的......
[期刊论文] 作者:滑伟,张玉虎,周小红,G.de France,D.L.Balabanski,G.Georgiev,郭应祥,马飞,雷祥国,柳敏良,李广顺,郭松,强赟华,韩励想,袁岑溪,, 来源:原子核物理评论 年份:2017
第一次测量到~(238)U(~9Be,5n)~(242)Cm熔合蒸发反应的激发函数。通过使用叠层靶,在不改变束流能量的条件下,在线获得20个能量点下的实验数据。利用蒸发余核~(242)Cm的半衰期...
[期刊论文] 作者:周小红,孙相富,郭应祥,雷祥国,刘忠,张玉虎,陈新峰,金寒娟,罗亦孝,温书贤,袁观俊,李广生,杨春祥, 来源:核技术 年份:1997
介绍了一种用靶子的剩余放射性对各探测器进行相对探测效率归一,把六套BGO(AC)HPGe探测器置于与束流方向成不同角度的位置上同时进行单谱测量,以完成γ射线角分布测量的新方法。This pap......
[期刊论文] 作者:周小红,孙相富,郭应祥,雷祥国,刘忠,张玉虎,陈新峰,金寒涓,罗亦孝,温书贤,袁观俊,李广生,杨春祥,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1996
利用能量为85—105MeV的16O束流,通过187Re(16O,5n)反应研究了198Bi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用6台BGO(AC)HPGe探测器和一台用于探测低能γ跃迁的平面探测器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γ—t符合及γ射线的角分布测量.基于这些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宁涛,张玉虎,周小红,柳敏良,郑勇,郭应祥,雷祥国,胡钧,马飞,陈亮,王世陶,竺礼华,吴晓光,郑云,, 来源: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年份:2010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116Cd(27Al,4n)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对A=130~140核区的奇A核139Pm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根据γ-γ符合关系、γ射线的相对强度和各向异性度的测量结果,扩展并更新了139Pm的能级纲图.实验观测到基于πh11/2和πg7/2-[πh11/2]2(或者πd5/2-[π......
[期刊论文] 作者:雷祥国,郭应祥,周小红,张玉虎,刘忠,谢成营,王华磊骆鹏,宋立涛,于海萍,郑勇,柳敏良,罗万居,何建军, 来源: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年份:2003
着重报告了自行研制的轴向对称型BGO反康屏蔽探测器的基本结构、抑制原理及其抑制性能的测试结果。测得60Coγ射线源的康普顿抑制系数在能区100~300、300~800、800~1100keV范围...
[期刊论文] 作者:刘忠,孙相富,周小红,雷祥国,金寒涓,郭应祥,潘强岩,张玉虎,陈新峰,罗亦孝,温书贤,袁观俊,李广生,杨春祥,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1995
用92Mo(28Si,2Pn)反应,束流能量为115MeV,布居了117Xe核的激发态。用在束γ谱实验技术探测了117Xe核瞬发的退激γ射线。已鉴别出了117Xe核的五个集体带,其中两个为首次发现,三个已知的带均被延伸到了更高的自旋态.Wi......
[期刊论文] 作者:马英君,陆景斌,郭应祥,雷祥国,温书贤rrrrrrrrrn,王治民rrrrrrrrrn,吴晓光rrrrrrrrrn,彭朝华rrrrrrrrrn,李广生rrrrrrrrrn,袁观俊rrrrrrrrrn,翁培昆, 来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年份:2001
质量数80区的过渡性核表现了集体性和单粒子性的能级结构。对质子数Z为37~40、中子数N=45的原子核,如81Kr,87Mo核,在中低自旋时显示了单粒子特性,而在高自旋态时表现出较多的...
[期刊论文] 作者:马飞,周小红,郑勇,徐树威,谢元祥,陈亮,雷祥国,郭应祥,张玉虎,李占奎,郭松,丁兵,周厚兵,李广顺,王海霞,, 来源:中国物理C 年份:2004
The proton-rich isotope 146Ho was produced via the fusion-evaporation reaction 92Mo (58Ni, 3p1n). The β-delayed proton decay of 146Ho was studied by proton-γ...
[期刊论文] 作者:张玉虎,赵庆中,周小红,徐瑚珊,郭应祥,雷祥国,卢俊,朱少飞,苟全卜,金寒娟,刘忠,罗亦孝,孙相富,诸永泰,,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1997
用能量为105MeV 的~(16)O束流,通过~(159)Tb(~(16)O,5nγ)~(170)Ta 反应研究了~(170)Ta的高自旋态,观察到~(170)Ta 的3个转动带,其中一个耦合带和一个半退耦带中的非优先ΔI=...
[期刊论文] 作者:刘忠,孙相富,郭应祥,雷祥国,陈新峰,周小红,张玉虎,金寒涓,罗亦孝,温书贤,袁观俊,李广生,杨春祥,刘详安,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1997
利用在束Y实验方法对~(117)Xe的激发态进行了延迟符合测量,从(117) ̄Xe的401keV(15/2-→11/2-)和205keV(7/2-→5/2+)两跃迁的延迟符合时间谱中,提取出T1/2=(59±20)ns和(16.5±8.0)ns两个半寿命,并将其分别指定给了11/2.7/2两个能级。关键词The delayed coincidence......
[期刊论文] 作者:秦芝,吴晓蕾,丁华杰,吴王锁,黄文学,雷祥国,徐岩冰,袁晓华,郭斌,杨维凡,甘再国,范红梅,郭俊盛,徐瑚珊,肖国青,, 来源:原子核物理评论 年份:2006
报道了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提供的26Mg重离子束流轰击243Am靶产生和鉴别已知超重核素266Bh的实验结果。利用转轮收集探测装置依靠母子核遗传关系通过观测Bh同位素与其子核...
[会议论文] 作者:秦芝,杨维凡,甘再国,范红梅,郭俊盛,徐瑚珊,肖国青,吴晓蕾,丁华杰,吴王锁,黄文学,雷祥国,徐岩冰,袁晓华,郭斌, 来源:第五届“超重核研究”研讨会 年份:2006
报道了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提供的26Mg重离子束流轰击243Am靶产生和鉴别已知超重核素266Bh的实验结果.利用转轮收集探测装置依靠母子核遗传关系通过观测Bh同位素与其子核D...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