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3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04
酒文化前世今生自从杜康造酒以来,"三点水"这一神奇的饮料就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宝贝。即便孔夫子这位连讲十三个"不食"的老先生都说"唯酒无量,不及乱",即每个人酒量有大小,以不乱......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04
说来也奇怪——我这百分百的南方人却喜食北方人的主食:面条。无论苏式面、本帮面、杭帮面、东台鱼汤面、河南羊肉烩面、武汉热干面,还是兰州清汤牛肉拉面、山西刀削面、西北莜......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11
宋代的陶谷在《清异录》中写了一个“无心炙”的故事:“段成式驰猎饥甚,叩林家。主人老姥出彘磨,五味不具,成式食之有逾五鼎曰:‘老姥初不加意,而殊美如此。’常令庖人具此品...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食品指南 年份:2009
在我国古老悠久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作为里程碑:的“烹”实质上就是加热。从象形的角度看,烹就是享受火(烹字底下四点就象征着“火”)。当然不是吃。火.而是指经过火烧过的食物.即熟食......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04
上半年和下半年的结合点是伏天,伏天是一年中最热之时,想必要吃清热解毒之物。上海郊县有伏天食羊的习俗,谓之曰"伏羊",奉贤区庄行镇还有"伏羊节"。去年7月份,曾在上海电台"听听讲......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上海调味品 年份:2001
“肝胆相照”回味无穷餐桌上有一碟“老肝”,即将猪肝烧得老老的,切成片。大家举箸挟一片尝尝,感觉特别香。“好象还有点苦”一位“眼镜先生”说。大家仔细品品,似是有点苦。...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上海调味品 年份:2008
“福一○三九”的掌门人亚芬女士邀老馋去镇宁路375号新开张的福一○八八,“移步换景”之后渐入佳境,眼前豁然开朗,仿佛来到幼时所见“有钞票人家”的私宅。窗外“借天不借地”......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上海调味品 年份:2008
两个月前,在漕宝路“刘家厨房”吃饭时,冯、徐两老总就预告“刘家香”将在陕西北路(宜昌路口)开出,那是一家档次提高的餐馆。尽管我对刘家香的外观作了不少想像,但等走到陕西北路17......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上海调味品 年份:2004
上海开埠160余年,西菜经历了 家厨式西菜、领事馆西菜、宫 廷式西菜、总会式西菜、大饭店西 菜、西菜馆西菜等发展阶段。西菜业 发达得还有德式、法式、意式、美式、 俄式之...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上海调味品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06
好友,新加坡人吴国彦,招饮于黄桦路546号的“兰奇餐厅”,于是又结识了一位新加坡做餐饮的朋友——王裕丰,使这个“雪球”又滚得大了一些,同上海千余位餐厅老板可以称兄道弟,就是这么来的。总而言之,美食也就是这样炼成的。  王老板名“裕丰”(英名Frankie)小我3岁,来中......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上海调味品 年份:2008
从孩提时就知道,清明前一日寒食是纪念不肯出仕而烧死的介子推,端午吃粽子则是为了纪念含愤而投汨罗江的屈原。...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上海调味品 年份:2008
红菜头是什么?原来我也不知道。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报社的群工部当版面编辑,有时,也要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监督活动。如监督出租车司机拒载、宰客啦,打击假烟假酒啦,参加“315”......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上海调味品 年份:2008
在一家企业的周年庆上认识了白泉白老板,请我到“白家餐厅”吃饭。说实话,时下,“张家”、“李记”店看得多了,大多是噱头,但想不到这里真是白家的老宅。自家餐厅的房子——宛平路......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上海调味品 年份:2008
藏乐坊开在长乐路333号,离我初中母校向明中学不远。童年的我,还曾被爸爸牵手带到稍远一些的东华俄菜馆吃罗宋汤。店名中的“乐”,深底浅字,真有藏头露尾、偷乐偷笑的味道。当年......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12
1962年,我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当时全班同学共30人。后来知道,由于经济困难,当年全国新闻专业总共招生也就30人。而在此前一年,也就是1961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唯一的沪语节目...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1983
鲁迅的《一件小事》,确乎写了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位公务员在刮风天坐了人力车去上班,恰巧有个饥寒交迫的老妇人跌倒在车前,人力车夫敢于承担责任,将老妇人扶起,并搀着她去...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09
豫菜是中国烹饪文化的一支,也是中原烹饪文化自仰韶文化以来的一个历史过程的结果。中原烹饪文化曾长期位居中国烹饪文化的主流,仰韶的彩陶、殷商的大鼎、洛阳周代宫廷的食制、北宋汴京饮食市场的繁华与经典书写了中原烹饪的文明,也是中国烹饪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10
江礼:上海美食家,退休后长期担任美食评委,还写了不少美食著作。现为法国美食会会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著有《海派饮食》、《食趣》、《吃遍上海》、《食神物语》、《老馋游记》。年近古稀的他近年又乐于网上烹饪,以食会友,自得其乐。    各位读......
[期刊论文] 作者:江礼旸,,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1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