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报纸论文] 作者:马龙闪,, 来源: 年份:
恰在此时,出版了左凤荣、沈志华两位教...
[期刊论文] 作者:靳会新,, 来源:俄罗斯学刊 年份:2013
由陆南泉、左凤荣、潘德礼、孔田平四位学者主持编撰的《苏东剧变之后——对119个问题的思考》,由新华出版社于2012年8月出版。1989年,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抛弃了斯大林模式的社...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学术动态(北京) 年份:2012
课题组主要成员为陆南泉、林军、雷丽平、左凤荣、白晓...
[期刊论文] 作者:朱秀芳,,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8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错综复杂。从道德角度研究不失为有价值的一种尝试,若将道德与法制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则更能揭示其深层次原因。戈尔巴乔夫的道德优先原则在实践中遭...
[期刊论文] 作者:居安思危》课题组, 周新城,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13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13
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性质是科学社会主义,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时间段。应该坚持“《一论》、《再论》”分析苏联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充分肯定苏联社会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左凤荣,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年份:1998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认为,评价斯大林模式不能不研究它与列宁新经济政策模式之间的关系,不能不研究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左凤荣,,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年份:2004
新中国建立70年来外交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尊严,树立了中国人不信邪、不怕鬼,敢于捍卫国家独立和尊严的形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外交也为经济...
[期刊论文] 作者:左凤荣,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年份:2001
列宁把苏俄的国内经济政策从“军事共产主义”①转向“新经济政策”,从决策角度看,不仅表明了列宁具有洞察事物本质的非凡能力,也与当时苏俄社会存在的民主气氛有关,社会方方面面......
[期刊论文] 作者:左凤荣,, 来源:理论视野 年份:2012
俄罗斯大选在即,俄罗斯国内出现了苏联解体20年来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普京从担任总统期间支持率稳步上升,到目前宣布再次参选总统支持率开始下降,普京面临新的挑战。俄罗斯...
[期刊论文] 作者:左凤荣,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经济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左凤荣,,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12
1921年初,苏俄位于波罗的海的重要军港、从海上防卫彼得格勒的军事要塞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兵变。对于这一事件,长期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一是认为这是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反革...
[期刊论文] 作者:左凤荣,, 来源:俄罗斯研究 年份:2010
斯大林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态度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从不支持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半岛,到帮助朝鲜进行战争准备。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明显希望中国参战,不断敦促中国出兵,其战...
[期刊论文] 作者:左凤荣,, 来源:理论视野 年份:2011
切尔诺贝利4号机组发生爆炸,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它发生在苏联改革列车刚刚启动之时,是苏联体制漠视人生命弊端的暴露。其灾难性后果至今难以消除,为...
[期刊论文] 作者:左凤荣,,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年份:2010
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最多、问题最复杂的国家。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苏联曾刻意塑造"苏联人民",并一直大力宣传取得的民族国家建设成就,但在民主化改革和允许民众进行选择时,各加盟...
[学位论文] 作者:左凤荣,, 来源: 年份:2001
苏联走向衰落与解体,发生出人意料的剧变,是值得探讨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苏联对外战略理论、目标及对其国家内部发展战略影响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认......
[期刊论文] 作者:左凤荣,,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9
近年来,围绕中国社会主义所走过的道路,基于总结历史经验,学术界反思斯大林模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我们应予注意的是,当我们回顾波澜壮阔...
[期刊论文] 作者:左凤荣,,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11
苏联解体已经20年了,对苏联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深入,但现在仍有些人不看事实,还停留在中苏大论战时期对苏联的认识水平上,把苏联剧变说成是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否定斯...
[期刊论文] 作者:左凤荣,, 来源: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11
苏联问题的根子在政治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苏联改革政治体制的核心是解决公民与政权分离的问题,消除经济改革的障碍机制,为此,戈尔巴乔夫以列宁...
[期刊论文] 作者:左凤荣,,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8
在酝酿和实施改革的过程中,戈尔巴乔夫特别强调道德原则,强调人道主义。这首先源于戈尔巴乔夫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特别是对斯大林的农民政策和斯大林对无辜者进行镇压的否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