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81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1997
民国肇造之初,虽然已经推翻帝制,成立共和政体,开历史大变迁之新局,但民初书法,仍继清末之遗绪。大致而言,碑学盛极一时,帖派苟延残喘。近代中国书法之大变革,并不在王...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2013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史论系主任、教授詹姆斯·埃尔金斯在《美术研究》2012年第4期发表《中国当代水墨画的新定义》(毛秋月译),读后很有感想,略述如下。这是典型的美国观点。...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美术 年份:1994
十多年前,我就“论抽象与抽象绘画”这个论题写了几千字,但没有写完;而心存这个问题则远自60年代。现在重新写过,比较有系统地表达我长期思考的所得。 我们自卑已久。大概很...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美术 年份:1986
楔子 许多人知道我是喜欢思考与写作的画家,又是专擅绘画的写家。有人认为两者兼任,似乎不妥,而我本人不作此想。如果智能许可,生命无限,我倒想从事更多的学习与尝试。...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当代中国画 年份:2007
【正】[时作惊人语]之三八十年代,吴冠中先生为"形式美"喊冤,得到艺术界许多掌声。他说造型艺术是形式的科学,要专门讲形式,要大讲特讲。这都不错,但他竟也以为"形式主义在造...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当代人 年份:2011
思想、学问、知识与一切精神心智的探索追求,都要有克服孤独的能耐。创造常在孤独中完成。"艺术心灵"自来与"孤独的灵魂"似是同义语。屈原与司马迁遗世独立,写下不朽的篇章;......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2
国家在全面跃升的过程中,所有的知识人(不能只靠有权力的“领导”)对文化的各个层面需要时时反思,不断检讨改进.因为国家的发展除了经济力量的提升,更根本的是文化的提升.美...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荣宝斋 年份:2011
我大半生写文章探讨中国艺术现代化的问题。早从七十年代,我就常苦口婆心提醒国人,西方艺术的观念与发展轨迹,不可也不必认为是中国艺术界必须遵循的规范西方所鼓吹Most of...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08
2007年11月,我到北京参加李可染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之后曾抽空去参观“当代艺术”红火之地798.rn798(还有“宋庄”等等)脚下是中国土地,却宛如当代西方的“心灵租界”.以...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美术 年份:1990
清末以降,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共同面临存亡绝续的危机。如何生存发展,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流才智之士殚精竭虑的焦点。近百年来的中西文化论战,与中国艺术现代化的争辩,至今尚...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美术 年份:1993
1 大陆开放以后,一直是中国绘画主流的水墨画,在海峡两岸都发生一些变化。 在大陆方面,开放以后,政治限制相对过去有相当程度的放松或解除,艺术创作不像过去那样泛政治化;其...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美术 年份:1994
6 “表情抽象画”(Gesture Painting)这个名称很别扭。有的译为“动势(或姿态)抽象画”。就我所曾见,还有称为“抒情抽象画”、“热抽象”(与此相对,蒙德里安等人的则称“冷...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荣宝斋 年份:2003
第一次看到画家袁武的画,是他参加枫叶奖的金牌奖作品《天籁》。他在中国水墨画的表现上有创造性的突破,令人耳目一新。For the first time, he saw the painter Yuan Wu...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美术 年份:2001
有关“中国画”的回顾、思省、探索与展望的文章与研讨会多年来屡见不鲜,但不是高谈阔论,便局于一隅;思路清晰,切中肯綮,言简意赅,有真知灼见的并不大多。我只想按照《美术...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美术 年份:2005
王仲先生: 拜读《美术》诸文,有感而发,愿意表示我在台北的想法,呼应大陆诸先进、好友的高论,写此小文,敬致贵刊与同道共勉。 出刊后,敬请赐寄一本给我,先致谢忱并祝艺祺! 200...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当代中国画 年份:2007
[未之闻斋杂碎]之四当代一切都在异化(Aliena Tion)的过程中。环境、文化、社会在当代异化速度之快、之激烈、为过去所未曾见。艺术也不能幸免。[Unheard of Wen Zhai] Fou...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00
吴冠中先生的画,以及他在华天雪访问记中的自白,引起内地美术界议论的大热潮。有心的朋友邀促我表达看法。我在台北,想到了这个热潮虽然因海峡而隔,但这个议题的溯源(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05
本刊今年第7期的[热点述评]以“建树中国艺术品牌”为题,探讨了在当今条件下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提升中国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问题,在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台湾师范大学的何怀...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当代中国画 年份:2007
[未之闻斋杂碎]之五    两岸艺术交流,在弥补过去数十年来的隔阂;互相观摩、研究创造的成果;共同探讨、切磋艺术的思想观念;交流经验,发展友情,增进联谊。这一切都很有意义。  但是,这里面有几个大不相同的层次:第一,艺术交流最重要的内容,当然是两岸艺术作品的展示与......
[期刊论文] 作者:何怀硕, 来源:天涯 年份:1997
此处的“现代性”泛指与“传统的”相对的一切现代特质。“现代性”虽然具有全球的某些普遍性,更有不同文化体在特定时空中的独特性。 三月底的《亚洲周刊》,里面有一篇《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