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2509秒,为你在为你在86,164,00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潘卫庆,杨树桐,邓海琳,陆德如, 来源: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 年份:1994
Subcloningandexpressionoftwoconservedregions(Ⅰ,Ⅴ)onP190antigenofPlasmodiumfalciparuminE.coliPanWeiqing(潘卫庆...
[期刊论文] 作者:胡敬, 来源:科学中国人 年份:2018
其中一位就是原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热带医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潘卫庆,他同时...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2011
出席学术会议的有上海市寄生虫学会理事长周晓农,副理事长潘卫庆、林矫矫和蔡黎,秘书长盛慧锋,副秘书长...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94
中国海南省恶性疟原虫P190抗原变异的研究[潘卫庆,等,中国科学(B辑),1993;23(10):1070]本文应用双脱氧未端终止法测定了我国海南省恶性疟原虫FCCl/NH株P190抗原基因的部分DNA...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潘卫庆,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2004
疟原虫抗药性及疟蚊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和迅速扩散迫切需要研究新的疟疾防治方法,以控制该传染病的流行。根据自愿者试验、动物模型及现场研究结果,研制疫苗预防疟疾是可行的。......
[会议论文] 作者:潘卫庆,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 年份:2013
[期刊论文] 作者:潘卫庆,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93
红细胞结合抗原-肽4(EBA-肽4)是疟疾疫苗重要候选抗原。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克隆和鉴定了EBA-肽4的基因片段。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了我国海南省5株恶性疟原虫该基...
[期刊论文] 作者:潘卫庆, 来源: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6
Trager蜡烛缸培养恶性疟原虫的方法,每天需换培养液一次。现利用蜡烛缸方法,通过降低虫血悬液中的红细胞压积和起始原虫率来延长更换营养液的时间,获得了较满意的培养结果。...
[会议论文] 作者:赵静,潘卫庆, 来源:上海市寄生虫学会2012学术年会 年份:2012
[期刊论文] 作者:钱锋, 潘卫庆,, 来源:高技术通讯 年份:2003
用一种新的蛋白质纯化流程提纯由大肠杆菌表达的夏氏疟原虫AMA1片段.大肠杆菌表达的片段首先用镍柱提纯,提纯后的蛋白用DTT还原,对盐酸胍透析,再对空气氧化.用RP-HPLC对片段...
[期刊论文] 作者:张冬梅,潘卫庆,,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2009
研发安全有效的疟疾疫苗是当前全球疟疾防治的重要需求。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技术的应用,有效推动了疟疾疫苗的研发进程。30多年疟疾疫苗研发已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鉴定了一...
[期刊论文] 作者:钱锋,潘卫庆,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2003
目的检测由毕氏酵母表达的恶性疟原虫融合蛋白(Plasmodium falciparum chimeric protein)PfCP-2.9的自由巯基.方法使用反向高压液相层析和Ellman氏反应进行检测.用反向高压液...
[期刊论文] 作者:曲莉,潘卫庆,,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2006
目的 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恶性疟原虫融合蛋白(PfCP-2.9)免疫兔血清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生长的效果。方法 将恶性疟原虫起始培养物的原虫率稀释为(0.4±0.1)%,红细胞压积为2%,使用......
[期刊论文] 作者:钱锋,潘卫庆,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2000
「目的」用含四环素调控启动子(PLtetO-1启动子)的pZE11质粒表达恶性疟原虫MSP1全合成基因及其C末端42kDa片段。「方法」将MSP1全合成基因和MSP1C末端42kDa片段基因分别克隆入受四环素诱导调控的质粒pZE11上,转化大肠杆菌DH5aZ1,质......
[期刊论文] 作者:潘卫庆,缪为民, 来源:高技术通讯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杨树桐,潘卫庆,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张冬梅,潘卫庆,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2004
目的:全合成恶性疟原虫eba-175 Ⅱ f2基因并在毕氏酵母中进行高效分泌表达,用该重组蛋白与我室研制的疟疾疫苗候选抗原PfCP-2.9进行联合免疫以观察是否存在竞争性免疫抑制。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曲莉,潘卫庆,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2007
自1976年Trager和Jensen成功建立了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方法以来,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恶性疟原虫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研究。恶性疟原虫的冻存与复苏,是能否成功进行体外培养...
[期刊论文] 作者:潘卫庆,张冬梅, 来源: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2000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是当今疟疾疫苗主要的侯选抗原。由于天然MSP1基因AT含量异常高(为74%),使得克隆全长天然基因无法实现。本文已全合成了msp1基因(494bp),解决了该天然基因在异源系统中不稳定......
相关搜索: